中共遂宁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建设绿色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1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遂宁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
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更好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积极培育支撑遂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新动能,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遂宁新胜利,中共遂宁市委八届二次全体会议就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建设绿色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
(一)深刻领会重大意义。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围绕绿色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就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定,为全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明晰了实践路径、明确了工作重点。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牢牢把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努力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提供遂宁样本、多作遂宁贡献。
遂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本底优良、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条件,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大有可为。近年来,全市加快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大力推动
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遂宁要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牢牢掌握绿色低碳发展主动权和制胜权、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必须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绿色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保护,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着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做优做强锂电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学推动能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布局优化,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双碳”引领。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总体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科学把握发展与减排、短期与长远、总体与局部的关系,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两手抓,培育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绿色低碳产业重点领域自主研发、转化应用一批创新成果,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特色发展。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具有遂宁特色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路径,加快全链条优势重塑和价值跃升,构建分工合理、配套完备、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科学布局、关联成链、集约高效、特色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政策供给,尊重市场规律,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落地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三)科学确立发展目标。坚持战略全局所需和遂宁发展所能相结合,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围绕加快建设绿色智造名城,着力打造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东方气都”、具有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的“世界锂都”,建设西部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形成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有影响力、对遂宁发展有支撑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能级加速提升,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左右,锂电重点材料产能占全球比重达2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在成渝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智造名城。
——到2030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40亿立方米左右,锂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3%左右,绿色智造名城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重大成效,如期完成碳达峰目标任务。
——到203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左右,锂电产业国际地位持续巩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5%左右,成为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前进。
二、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东方气都”
(四)推动有序开发。加快推进国家天然气(
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核心区建设,构建能源开采、储气调峰、就地转化综合利用体系,加快建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东方气都”。稳定磨溪海相整装气藏产量,加快蓬莱气区、川中
致密气核心建产区等重点区域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部署一批钻井和生产场站,促进增储上产,“十四五”时期力争新增探明储量6000亿立方米以上。深化地企合作,推动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打通绿色高效、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能源供应渠道。
(五)加快就地转化。依托天然气主产地优势,高质量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专业化工园区建设,加快引进一批资源转化水平高、精深加工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绿色化工项目,发展天然气制烯烃等产业及下游产业链。推进油气化工融合循环发展,建设全省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发展集中式天然气发电,规划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鼓励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项目。实施天然气燃料替代工程,加大天然气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运用。探索发展天然气制氢,建立完善氢制造、氢储运、氢应用产业链。
(六)完善供给体系。坚持统筹推进、适度集中原则,完善配气站点规划布局,在重点工业园区增设天然气配气站点,对符合条件的工业用气大户推广直供用气,降低企业要素成本。扩大资源地发展优势,积极争取资源地天然气保供政策,协调落实地方留存用气指标,对重大工业项目提供针对性供气政策服务。强化应急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储气调峰基地项目建设,支持燃气企业建设储气服务设施,加快补齐储气调峰设施短板。
三、提升产业能级着力打造“世界锂都”
(七)健全产业循环价值链。聚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突破发展储能电池,积极发展动力电池,创新发展消费电池,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立足川渝、配套全国、辐射全球的“世界锂都”。推进锂资源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开发利用,支持头部企业实施能效提升与转型升级。推动锂电关键材料精细加工领先发展,支持正负极材料企业降低单位能耗,高质量打造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锂电材料供应基地。加快补齐隔膜、电解液等关键节点短板缺项,布局和引进锂电关键核心配件项目,提升全产业就地配套能力。大力推进废旧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建成锂电循环产业集聚区。
(八)完善项目发展生态链。实施重点锂电项目挂图作战行动,签约落地一批单位能耗更低、能量密度更高、投资强度更大的锂电高新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涉及关键材料、核心组件、电芯制造与系统集成项目。加快专业锂电产业园以及终端应用示范区绿色升级,推进企业孵化、电力保障、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申报认定省级专业化工园区。探索与阿坝、甘孜等锂资源富集地建立联合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区域产业协作配套,联合开展“检测互认、中试共享、互为仓储”合作,共建锂电产业生态。支持锂电产业联盟(协会)、锂电产业研究院等
平台实体化运行。
(九)探索产品应用创新链。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瞄准
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加快发展
新能源整车制造及关键部件配套产业。加强与成渝联动协同,布局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系统,推进实施“充电桩进小区”、中心换电站等场景应用项目,打造以“绿色、电动”为主元素的锂电示范项目与示范空间。抢抓统筹布局电源、电网、用户侧储能设施机遇,推进“新能源+储能”工程,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加快储能规模化应用。发布锂电产业发展指数,建设锂电大数据中心,加强锂电产业运行监测。
四、优化产业生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十)厚植产业基础优势。主动融入全省“芯屏端软智网存”生态圈,加强与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协作配套,打造西部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依托遂宁经开区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开发多功能复合化和智能化新型元器件产品,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项目,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大力引进电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推动产业规模壮大、链条延伸、价值提升。优化提升半导体照明产业,推进新光源制造企业集聚发展。
(十一)延链布局新兴领域。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招引落地具有市场带动力、行业引领力的汽车电子项目,打造川渝地区重要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存储器、智能终端等产业链,探索建设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数据加工、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聚焦新型显示、传感器、超高清等重点领域,围绕关键器件、关键材料、产品制造、应用服务,拓展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娱乐消费等应用场景,构建“产品+应用+服务”的产业生态。
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推进现有水电站稳定出力,瞄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领域,前瞻布局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稳步有序推进光伏、氢能、生物质能等产业发展。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动节能降
碳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和
碳排放。
五、做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动力支撑
(十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创新研发资源,聚焦绿色低碳优势领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加快建设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建设科技孵化飞地。建强创新人才队伍,实施“金荷花领军人才工程”“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柔性引进高校人才团队服务遂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十三)促进技术研发推广。坚持发展所需与创新所能相结合,推动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与华北电力大学等科研院校和机构共建“双碳”示范园区,发挥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遂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资源优势,加强锂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基础研究,合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在遂实施,带动孵化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型优质企业。
(十四)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性和覆盖性。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环保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为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提供硬件支持。引进一批成长型大数据服务企业,建立数字经济研究院,大力发展数据分析、数据标注等产业,支持射洪建设锂电产业数字平台。建设产业大脑数字化平台,探索“工业互联网+”模式,完善数据标准规范,深挖数据应用场景,打造川渝产业数据驱动数字治理标杆。围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创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六、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十五)引导产业集中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化发展。围绕打造“世界锂都”,启动建设储能电池专业园区,支持射洪经开区建设锂电产业核心区、安居经开区建设锂电产业引领区、蓬溪经开区建设锂电产业拓展区。围绕建设“东方气都”,统筹推进射洪、安居、大英专业化工园区和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遂潼之心”建设,布局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围绕建设西部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遂宁经开区、遂宁高新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提升发展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
(十六)推动园区集约发展。坚持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导向,规范开展园区扩区调位,推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集约发展。建设“绿色园区”,树立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等理念,推进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争取近零碳排放园区
试点示范,支持创建绿色低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打造“智慧园区”,加强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服务网络化、应用智慧化、平台集约化,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智慧车间。支持共建以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特色的“飞地园区”。
(十七)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深入落实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链领航企业,引领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协同配套,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关联成链发展。精心挑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生产效益优的中小企业,培育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引导国有资本布局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增强国有经济对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能力。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
(十八)支持打造优质品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主动对标绿色低碳名优特新产品目录,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标准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支持开展绿色低碳产品认证,争创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提高绿色低碳行业话语权。落实绿色低碳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一批“遂宁智造”争创“天府名品”,办好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等专业性重大会展活动,以高水平会展带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七、营造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九)健全开放协同的产业合作机制。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推动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提高能源资源就地就近转化利用水平。深化招大引强,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绘制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图谱,加强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招引,形成龙头带动、项目促动、整体联动的发展局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化与毗邻地区、先进地区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领域交流合作,促进绿色技术共享、绿色基地共建、绿色品牌共创。
(二十)健全导向明确的政策支持机制。制定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在项目建设、创新提升、绿色数字、人才引育、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实施财政“十百千”资金支持计划,围绕锂电、绿色精细化工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强向上衔接,在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整合优化市级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加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投入。加大绿色低碳优势企业用地用能指标支持力度,分类加强要素保障。争取和用好支持性电价政策,深化“标准地”改革,实施“亩均论英雄”评价和企业能效碳排放绩效评价,严格落实能耗和碳排放“双控”措施,大力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二十一)健全普惠多元的绿色金融机制。整合金融资源、优化金融结构、强化财金互动,有序推进绿色低
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绿色项目(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绿色项目(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绿色低碳领域企业获得期限长、成本低资金。用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和再贴现再贷款货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绿色低碳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加强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培育辅导,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领域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二十二)健全灵活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由市筑“三城”兴“三都”暨推进“六大对标竞进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建设绿色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一链一策、分产业分领域收集、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评价考核,建立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设立产业发展指数、绿色能效“税电指数”,加强碳排放动态监测、跟踪分析和信息披露,差别化考核清洁能源消费情况。加大宣传力度,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强节能监察,将“双碳”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考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加强政治监督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终端见效。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