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2021国际投资
论坛于2021年9月8日晚在福建省厦门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演讲。应商务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之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莅会,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中国的“双碳战略”投资大有可为》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李扬教授的演讲(全文)。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
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为了实现上述“双碳”目标,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将展开大规模的投资。
从投资领域分析,实现“双碳”战略的投资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一是能源零碳化和电气化——电力领域零碳化和工业、交通运输电气化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其中,仅电力领域就占了全部碳排放的30%;二是技术改造和能效提高——应用于碳排放较高的各个领域,主要通过技术进步降低耗能和碳排放;三是需求减量——主要是工业领域通过废弃金属回收、混凝土回收、塑料再生等手段减少产品生产,实现
碳减排;四是碳捕捉——在能源工业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被完全替代的情况,因此,尚有一定规模的碳排放需要通过碳捕捉(包括农林业
碳汇)予以吸收。
分行业看,与“双碳”战略有关的新增投资主要分布于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等三个碳排放占比较高的领域,分别占新增投资的49%、27%和16%。因此,“双碳战略”的施行,对于不同行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将深刻地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传统化石能源领域将面临长期严峻的挑战。在全球至2050实现碳中和的情景下,化石能源占比将从目前的80%下降到2050年的20%,其中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将急剧下降,这是我们面临的极大挑战。
在电力系统,全面的转型可能为之带来确定性的长期成长空间。新兴电力系统将转向以
新能源为主体,在2060年碳中和的约束下,电力结构的变化路径更加清晰,国内火电发电量占比预计将从目前的接近70%逐渐降低到2060年的10%左右,风电、光伏将逐步成为电力系统的主体能源。同时,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如与电网配套的储能,应用端的生物燃料、氢能、电动车等领域,也都会获得相当大的增长机会。
在重工业领域,基于“重资产”的特征,其所受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内将有明显的区别。在短期,由于要实行严格的环保要求,产量将受到控制,产业集中度可能提升;长期而言,技术变革和行业结构调整将成为趋势,工业和交通部门碳中和的实现将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技术的发展(包括氢能、碳捕捉技术、合成燃料技术等),这显然会大大改变产业的空间和竞争格局,提升中国经济成长的质量。
据初步估算,我国实现“双碳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3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平均算来,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这大约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如此规模的“绿色”投资,无疑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