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助推文化和旅游业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碳交易网2021-09-03 14:54

  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为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至今仍在寒冬中煎熬。摆脱疫情带来的深层次危机,构建更具韧性的旅游业态是当前经济复苏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碳中和浪潮下,经济社会正在进行一场系统性的、深刻的、广泛的变革,推动旅游业向低碳和弹性旅游经济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明确指出,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效应问题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甚至全球变暖问题已经不可逆转。当前,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正危及粮食安全,造成热浪、森林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灾难性事件与政治摩擦,给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业如何实现“30·60”双碳目标需要也值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01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文化和旅游业存在较大减排潜力和空间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实现净碳足迹为零,也就是增加的温室气体量与减少的量相等。根据IPCC特别报告《全球变暖1.5℃》中对碳中和的定义,当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净零二氧化碳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日益发展壮大,正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文化旅游范围还处在争鸣阶段。为了明确文化和旅游业的碳排放概况以及减碳路径,有必要明确文化旅游产业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本文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和国家旅游及相关分类(2018),选取更贴近生活的文化和旅游内容。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图1  文化和旅游业包含内容图1  文化和旅游业包含内容

  要实现文化旅游碳中和,就是指对文化和旅游业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碳排放进行估算,并通过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或购买相同数量的碳减排额,以抵消文化和旅游业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碳足迹”。其中林业碳汇、技术升级、节能减排等形式未来或成为文旅行业碳中和重要的抓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2000~2017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由30.03亿吨上升至93.39亿吨,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从2204.30万吨增长至14324.67万吨。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碳排放状况大致如下: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区域碳排放明显较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根据2000-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数据,总体呈现出,东部区域碳排放明显要高于其他区域,中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较低,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区域为高碳排放区。在整体上,文化旅游规模急速扩增所带来的规模叠加使得文化和旅游业直接碳排放量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旅游产业领域仍存在较大的碳减排潜力与减排空间。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图2 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图2 2017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分布

   从产业要素来看,旅游交通碳排放需重点关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从旅游的环节来看,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占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六到七成。住宿业的碳排放量占旅游业碳排放总量超过20%。空调、热水、照明和机电四部分的能耗约占饭店总能耗的80%~90%,规模越大、设施越豪华、服务项目越多的住宿企业,其单位能耗也越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图3 旅游行程中各环节的碳排放占比图3 旅游行程中各环节的碳排放占比

  0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碳中和是文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2025年旅游业全球碳排放预计超65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其碳排放(碳足迹)的测度和控制对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自然气候变化》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2013年,全球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当年全球碳排放量的8%,是此前预计的近4倍。到2025年,全球的旅游业碳足迹将同比扩大40%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突破65亿吨。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仅旅游交通碳排放预计将达到19.98亿吨,占到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3%。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碳中和是文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文化和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文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文化和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遇到重大的挑战,包括文化和旅游消费习惯的转变、跨区域旅游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以及低碳旅游发展与旅游社区的平衡等相关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中和旅游是旅游业界对全球气候变暖积极响应的产物,是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践形式。在碳中和旅游中,旅游者碳足迹可以量化,减碳目标十分明晰,碳补偿措施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激励性,这些特征使其超越低碳旅游。这也使碳中和文旅对于旅游者或旅游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图2 旅游目的地低碳化层级覆梯度推进构图图2 旅游目的地低碳化层级覆梯度推进构图

   文化和旅游业需要重整旗鼓再出发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和国内的文化旅游行业冲击可谓前所未有。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1)》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含国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人次)降至72.78亿人次,同比下降40.8%;2020年全球旅游总收入下降至2.9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比例锐减至3.6%,为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正如国家领导人所说,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作为世界第一产业的旅游产业在这种“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同样需要进行自我革新,并以此为契机,优先启动碳中和行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03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向碳中和转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探索如何实现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问题,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方向进行思考,即在需求侧节能减排甚至直接遏制需求,以及在供给侧推广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发展碳捕捉。限制需求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相悖,且不能达到可持续的碳中和。基于CGE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来看,绿色溢价框架下技术革新+碳定价+社会治理才能兼顾经济增长与碳中和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考虑到文化和旅游业的特性,结合笔者机构的经验,将文化和旅游业碳中和之路概括为林业碳汇+技术革新+碳定价+社会治理。以林业碳汇为基础,积极拥抱碳中和技术革新,创新文化和旅游业碳定价,全方位的提升文化和旅游业的社会治理深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积极参与林业碳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指出,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森林固碳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取得突出成效。根据相关机构预计2030年将有9.1亿吨农林碳汇。可以预见,林业碳汇将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过程中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准备案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有4种,适用的项目类型有乔木碳汇造林、乔木森林经营、竹子造林、竹子经营及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等项目类型。作为我国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曾为包括杭州马拉松、APEC会议等国内多个大型活动执行了碳中和任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适时拥抱技术革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使用低碳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是实现低碳和碳补偿的重要方法。通过碳中和示范景区、低碳旅游景区、低碳科普研学基地等项目的示范,推进绿色新技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有条件的区域,在公路铁路交通、建筑领域通过电能的清洁和成本优势推动电气化率提升,同时优化文旅项目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增开发项目采用绿色工艺、绿色材料。因地制宜设计低碳清洁能源计划,合理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并找到适合具体近期的清洁能源且不会对景观造成视觉污染。在中远期,注重氢能和生物质燃料改造文旅项目的重载交通,实现文旅项目的碳中和难点的突破。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创新引入碳定价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碳中和文旅产品,是指为应对文旅业碳中和而谋划的创新尝试,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按照游客自愿申报的方式,计算出相关文旅产品产生的碳排放,游客通过购买碳中文创产品和参与碳中和项目来实现出行的碳中和目标,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将该项政策逐步推进,作为社会碳税等制度的补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全方位重视ESG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业的运转包括游客、企业、政府三个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游客的出游频次和出行距离将越来越高,低碳绿色的出游方式也越来越重要。可通过倡导注重绿色低碳文旅消费、企业从供应端创新和运营、政府政策引导三个方向进行努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倡导游客支持绿色饮食,大力提倡合理的素食习惯;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制止消费端的食物浪费。文化和旅游参与主体注重采用绿色技艺,从建筑房屋节能改造、衣物晒干代替烘干、降低热水温度和合理控制空调温度等。同时,积极在文旅项目中严格执行所在城市发布的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文旅企业重视低碳产品的创新,如零碳创意馆、碳中和科普展览、低碳徒步线路、低碳研学课程、低碳文创产品开发等,注重新建项目的提效降耗,发挥共享经济的红利,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企业的有效作为不仅能够从供应端推动碳中和的实现,而且能够实现绿色消费品闭环的规模经济、降低游客购买的成本。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政府可在推动文化旅游碳中和研究、媒体宣贯、编制规范和标准等方面下功夫,为社会营造低碳绿色的氛围。通过节能补贴、林业碳汇、包装治理、光盘行动等政策制度的完善与实施,适当补偿游客的新增成本,鼓励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来。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据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旅游人数或将突破100亿人次。庞大的客流量必将会制造更多的碳排放,需要政府、企业、游客等多方为实现文化旅游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提前的布局和谋划。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