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意味着一个全面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文章来源:碳中和50人论坛碳交易网2021-07-01 15:19

6月10日上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在上海开幕。本届陆家嘴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论坛共同轮值主席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和上海市市长龚正。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徐林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在主题为“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圆桌论坛上发表讲话。
 
徐林指出,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意味着一个全面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涉及到产业结构的低碳升级、能源生产消费的变革、交通运输的动力变革、城乡社区包括建筑设计的理念变革、农业生产和食物消费的变革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 
 
徐林认为,从已有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来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实际上是推动碳中和的最主要动力,绿色低碳化、数字智能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将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中,能源领域的技术和体系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就是能效水平的全面提高和绿色低碳能源的全面替代。为什么数字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此重要?因为根据过往的研究和投资经验,数字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不同领域深度融合,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能效水平,至少可以发挥20%以上的碳减排效应。所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性作用。绿色技术、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电网技术、节能技术、绿建技术、材料技术、碳汇碳封存技术等领域的创新,都会对绿能替代和碳减排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以新能源为例,在过去十年,由于风能、光能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每度电发电成本下降了90%左右,这种技术进步和创新给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带来了新希望和强有力的支撑。
 
徐林同时指出,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系统性变革,毫无疑问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仅中国市场就可能涉及到数百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需要加速完善形成更便利可及、成本合理、财务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激励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生态,来满足如此巨大的融资需要: 
 
第一,需要通过金融的创新来形成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ABS、绿色REITS、绿色租赁、绿色IPO等在内的多样化且相互协调补充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该基于碳交易市场的功能建设,探索发展专门的碳金融产品,甚至是碳金融机构。 
 
第二,还要为绿色金融的可持续经营创造出更好的金融生态,让绿色金融具有可持续的引领性,而不是成为建立在政府补贴基础上的政策性金融,因为如此大的金融体系是不可能靠政策性金融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资产产权、绿色技术产权的保护和交易制度,包括绿色低碳资产价值的市场化变现机制、绿色低碳资产外溢价值的内部化机制,还有相应的绿色低碳资产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等等,都是绿色金融生态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领域。 
 
第三,还要建立更加系统一致的碳减排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参与到碳减排进程中去,并且在财务上要“有利可图”。 
 
徐林同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离不开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及保障国际合作能够有效展开的国际规则,特别是在涉及跨境绿色技术、产品服务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制度方面,一定要有基本的规则,这样可以减少在跨境绿色低碳合作领域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的风险。 
 
徐林在演讲的结尾,向所有参会者呼吁:“各位与会嘉宾,如果说过去200年的工业文明是以化石燃烧为特征的,那么它的代价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今后的生态文明时代,我觉得将是一个以零碳排放为代价的新能源体系,这时的我们有可能进入一个建立在绿色低碳电力基础上的电动化或是电气化、氢动化时代,这是激动人心的新能源时代,在发展过程中绿色技术、绿色投资、绿色消费不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还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所以特别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为此付出心血和努力。中美绿色基金作为中美两国财经界的高层共同倡导发起、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的绿色投资机构,愿意携手金融界和产业界的各位同仁,共同为绿色金融、绿色投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