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色金融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我国绿色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煤炭行业为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透露的信息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9.5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76%左右;散煤综合治理和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显着,“十三五”期间散煤用量消减超过2亿吨。
与此同时,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煤矿数量减少到4700处以下;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处以上,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自2012年以来,我国开展了诸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新能源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
试点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绿色产业资金缺口较大,亟须金融的大力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中诚信绿金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绿金”)副总裁高卫涛如是说。
在绿色金融逐步落地的过程中,相关政策也逐渐完善。2015年9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战略;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定义、激励机制、披露要求,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规划和风险监控措施等,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制定了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
会议研究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等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开展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的先行先试,推进全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中国银行研究院汪惠青博士后指出,绿色金融能够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为绿色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力等支持,同时能够将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要素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动员各方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建设。
在多方力量加持下,我国绿色金融落地不断加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已由2013年底的5.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超过11万亿元,且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不良率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同时,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6亿吨。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亦指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
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47万亿元和2.29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