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大有可为
初步测算表明,中国未来4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将达百万亿元级别,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方面,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金融机构是实体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动者。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器作用。金融机构要通过间接融资工具和直接融资工具,为实体经济低碳循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发挥资金价格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更多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向绿色产业,引领人们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要通过将风险配置到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使信息对称性低、初始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绿色项目不因资金匮乏而发展受阻。通过积极参与
碳交易市场,研发碳金融产品,发挥风险管理特长,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无形之手”的功能。
金融机构本身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金融机构体量庞大、营业网点遍布全球、员工数量众多,自身低碳运营既是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贡献,也可对全社会低碳绿色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目前,良好的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企业行为准则,发达国家主要金融机构大多已经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部分领先银行也发布了涵盖自身运营和投融资的全面碳中和时间表。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机构要尽早制订计划,加速推进,争取早日实现自身运营的碳达峰、碳中和。
(作者为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