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八点思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李昊2021-06-13 09:22

6月10日,以“加快海上福建建设·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主题的“清洁能源海峡高峰论坛”在福建漳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向与会人士分享了自己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八点思考。
 
第一,要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高度认识能源革命。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能源革命是其基础和动力。上一次能源革命是200多年前,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农耕文明形态进入工业文明形态。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性。当前非化石能源的巨大进步带来了新一轮深刻的能源革命,正在推动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目前全球都认识到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里程碑,更加清晰地标明了本轮能源革命的步骤。
 
第二,“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要结合2030年的几个指标来理解“碳达峰”的含义。我们提出2030年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5%,风、光发电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结合这些指标,我们可以理解,“碳达峰”不是攀高峰、冲高峰,而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
 
第三,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保障并行不悖。在能源转型当中不仅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能源供应,而且还要增长。从长远看,能源结构优化会使效率更高,使我国能源更独立、更安全,更好地保障环境安全和气候安全。
 
第四,我国宣示的“双碳”目标立足国情,符合“共区原则”。目前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都已实现“碳达峰”,并且承诺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节点来看,我国和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这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这一目标既体现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区别,也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第五,不仅要发展高比例非化石能源,而且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能源)系统。从化石能源为主到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转变中,电力系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有足够的装机、发电量,而且要有优质的电力输出,要达到供需平衡,灵活配置。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把新能源开发和智慧电网、储能等灵活地集成起来,使系统具备柔性、平衡功能。
 
第六,节能、提效是实现“双碳”目标战略之首。2019年我国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远高于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是OECO国家的2.7倍。如果这一数值能从1.3降低到1.0,要将每年约50亿吨标准煤的消耗量降低约30%,即减少十几亿吨标准煤的消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减值。节能、提效首先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也离不开技术进步、管理节能、文化理念提升等。
 
第七,实现双目标中国困难不小,挑战不少。包括产业偏重、能源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发展方式和能源体系惯性大等。如果转型不利,将导致落后和低效投资。目前,我国碳排放值远远高出碳汇值。“碳中和”就是要把碳排放值大大降低,让剩余排放量和碳汇能力、碳移除能力相等,所以目前我们的着力点是减排和低碳。
 
最后,要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地走好每一步。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的进步,会催生新科技、新工业、新交通、新建筑、新投资。我们的效率会更高,环境会更好。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它会深刻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
 
杜祥琬院士还发表了对漳州开发海上风电的看法。他说,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从微不足道转向举足轻重,未来还将担当大任。海上风电无疑会是未来新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福建”的宏伟蓝图对漳州市发挥沿海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外海浅滩风能资源打造海上风电产业生态圈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漳州市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我国中东部零碳电力生产基地,在区域范围内提早实现“双碳”目标也很有必要。
 
“我相信通过地区能源转型的探索,从海上风电寻找突破口,漳州市乃至福建省一定能找到提前实现‘双碳’目标的钥匙。”杜祥琬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