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转变”推动形成有效碳价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绿债市场,去年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元,今年即将启动的
碳市场,配额将近40亿吨,也将是世界最大的
碳市场。如何能够让
碳交易市场发挥定价工具作用,反映边际减排成本,反映它的外部性?
“碳价不应该过低也不应该过高。如果太低,
碳排放者就不会在乎排放;如果太高,对企业、消费者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中国循环经济学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说。
北京
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强调,需要一个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具备广度、深度和弹性的,能够反映边际减排成本和外部性成本的碳价格信号。为此,需要作出九个转变——
碳减排要从目前比较软约束的减排转向更强力度的减排,或者说总量减排;碳核算要更加直接、严谨;市场主体要从控排企业为主体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个人并重;产品要从现货为主转向现货、期货、衍生品并重,实现风险转换功能、流动性转换功能;配额的分配方式,要从免费分配转向“免费+有偿分配”;重点控排行业要从八大行业转向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排放设施;从代理
开户结算中间服务转向交易做市商等主动行为;中介服务机构从提供咨询、监测等服务转向挖掘、分享和套利等主动行为;市场格局要从区域到全国,从国内为主到国际市场对接,最终走向国际。
“我们要将碳排放社会成本由从狭义碳价格转换为绿色溢价,这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治理概念。”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所谓绿色溢价就是
清洁能源成本和化石能源成本之差。降低绿色溢价,促进经济主体更多使用
清洁能源,有三个手段: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公共政策投入来降低清洁能源的成本;二是通过碳排放价格来提升化石能源的成本;三是文化、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社会治理手段。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元丰在谈到个人碳交易时表示:“现在我国移动支付非常普遍,我们有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能够很好地描述、计量个人的节碳减碳行为。随着市场的完善、成熟,应该让更多的个人、中小企业参与碳交易。虽然他们的量很小,但是会起到教育作用,让他们对碳的价格有更直观的感受、主动选择节能减排、拒绝高碳行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