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2日出席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时提出,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继去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下称“30·60”碳目标)、去年12月提出
碳排放强度、
碳汇和
新能源发展等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总量指标后,中国政府在推动
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和理念更进一步。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以更快速度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时70年,美国用时45年,而中国计划用30年,显然,实现碳中和中国需付出更多努力。其间火电、石化、煤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两高”行业和依赖这些行业的地区将受到较大冲击,如果相关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不能转变思路尽可能快地推动转型升级,越拖延越会陷入更困难的境地。
事实上,在绿色转型的国家战略之下,一些地方和行业已经行动起来,山东专门制定了“四减四增”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钢铁、地炼、焦化、火电、水泥等行业产能淘汰或整合,上海计划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钢铁行业整体也将力争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但也有一些行业、企业和地方官员将碳达峰视为碳排放“攀高峰”,将实现碳达峰的十年时间视为增加排放的“窗口期”,试图进一步扩大“两高”产能,消极应对绿色转型。
必须看到,“30·60”碳目标倒逼中国以更快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
首先,双碳目标是新增长点。2020年到2050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将发生革命性变革,有分析预计到206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3%,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由目前的8%提高到60%以上。
预测2060年的中国将有以下变革:第一,借助光伏、风电装机增长,电力系统将实现完全脱碳;第二,氢能源将实现全面商业化,特别是在航空等领域;第三,钢铁、建材、交通等能源消费部门,将进行大规模的电动化和氢能化改造。这意味着我国将重塑整个能源系统,新的增长点和巨大商机突显。
其次,新兴领域方面,低碳技术、
清洁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低碳技术路线和
清洁能源相关材料有望获得长远发展,重点关注热塑性弹性体和太阳能背板,还有石墨烯电热技术应用将开创更广阔的蓝海。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和充换电设施有无限商机。此外,有分析认为在大数据、AI智能、5G通信、无人驾驶、智慧城市、车家合一等新兴技术与模式加持下,新能源汽车将带动移动能源产业链数万亿级的市场增量。
第三,双碳目标必将倒逼政府加强针对高排放行业的监管力度,同时针对新兴领域给出更多优惠及刺激政策。
实现绿色转型,达成“30·60”碳目标,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必须共同行动,尤其是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应率先行动起来。每个公民也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
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