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球仍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殊死决战,但极端天气频发警示我们,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更长期更深层次的危机,也提醒我们,疫后重建要走
绿色复苏的道路。
在周六举行的2021年中国发展高层
论坛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指出,碳达峰和
碳中和战略是顺应全球低碳发展的大势,是倒逼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战略之举。
“许多人担心,应对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恰恰相反,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并不是就气候谈气候、就低碳谈低碳,实际上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的战略,”李政表示。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济社会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目前,巴黎协定已经有190个缔约方批准,巴黎协定设定了温升不超过2度,并争取低于1.5度的长期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去年12月份时也表示,到2021年初,作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将覆盖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65%以上,占世界经济规模的70%以上。
李政认为,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面临的减碳压力更为巨大,主要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与美国和欧洲、日本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要短得多,因此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能源低碳转型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李政指出。
按照清华大学的测算,实现2度目标导向转型路径,2020年到2050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占GDP的1.5到2%,而要实现1.5度的目标,需要新增的投资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
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则指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是113亿吨,能源领域碳排放是98亿吨,占到了87%。其中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是42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7%。
“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电力行业任务最重、责任最艰巨,也将承担主力军的作用,”舒印彪在
会议上说道。
他指出,以
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将发生革命性变革,相关研究显示,按照双碳目标,基于中国能源禀赋,预计到206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3%,电能消费比重达到70%,全社会用电量超过16万亿千瓦时,
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50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由目前的8%提高到60%以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