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
碳中和”,之前并不为人熟知的两个词,突然间火了,且红得发紫。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由此广为人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入2021年重点任务,更要求各行各业制定好2030年前
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进而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在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是最热议词汇的首选。
没有无缘无故的走红。大国战略,更是意义深远。
我们总试着把握未来的经济趋势,希望自己的选择能与趋势同行。那么,对未来的憧憬,就从“碳达峰”“碳中和”开始吧。因为这是两个可以重新定义世界、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词汇。
突如其来的热词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请注意,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中国只有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才能够实现碳中和;而实现前者目标时间越早,就越有利于实现后者目标。
提及碳达峰、碳中和,我们首先要跟随时间的步伐,关注以下几个信号:
“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法,源于此前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去年9月22 日,习近平主席在此次
会议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新目标:到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明确了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今年1月1日,全国
碳市场首个
履约周期已正式启动。首个
履约周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
今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月1日起施行。中国将在前期
试点的基础上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具体而言,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以上信号明确表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绿色发展是中国制造升级的新出路。
一场广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