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在标题“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对2021年工作部署中,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
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如何做好规划呢?做一个好的规划,人人都期盼!什么样的规划才是好的规划呢?说不清道不明。
好的规划,谁看、谁读,都觉得好,与评审
专家的背景无关,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一、序言
欲速则不达!
语出《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其中的含义,大多数人都明白:大意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又引申为:一心只想要求速度,忽视效果就达不到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呢?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句话出自于《礼记·中庸》,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或后悔的事。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上面说了规划的重要性。
拖至今日,才动手写
碳中和规划的随笔,主要是因为,其一,做规划是大事,国内专门研究规划的队伍很多,一般收费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我把这件事情说透了,有影响人家挣钱、断人财路之嫌。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其二,本人的随笔已经多次介绍规划的框架及其做法(采用的工具),再写有自己抄袭自己(炒冷饭)之嫌。
当然,君子一诺千金,说过的话还是要兑现的,否则会失信于人。
《论语》中有一句话: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句话本意不是让学生交学费,而是“起码能日常生活自理和自行遵守学堂纪律”,交学费是对周代的文字含意(正解)的曲解。
当然,上知网下载文章是收费的。读我的随笔,要“点在看”,否则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二、碳中和规划框架与主要工具
碳中和规划,与其他发展规划框架大同小异,作为一种哲学或方法论层面的抽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摸清家底
分析机遇挑战
提出规划思路
列出相关指标(指标体系表)
提出重点任务(也带重点工程)
最后是保障措施。
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路线有两条:减缓、适应;我国也大致如此。
在如下领域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管理(LULUCF)。
适应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在发展政策、规划、计划、项目和行动中促进迅捷和长期的适应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具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无论什么规划,大致有七八章、八九章就足够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规划,大致属于规划思路范畴;并表现为:
国家规划定思路(定调子)、省级规划(按国家思路)定工程、市县规划负责具体落实。
现在的趋势,逐步变成上下一般粗了。
多长的规划比较合适,并无定规;总趋势是越来越长,文字优美、四六句多,有用在其次,甚至读不懂也不以为怪。
规划的常用方法
做好规划,执笔的人学科背景差别很大,但有一定套路。
SWOT分析,是做规划常用的方法,但每个人对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认识并不一致,也有用的不到位甚至用错的。
用国人的说法是:前看看、后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
分析优势、劣势,是相对于现状而言的。
因为每个人、每个地方所处的情况不同,所谓“兵无常势”,这也是制定战略和规划的基点。
分析优势劣势的目的是扬长避短。
分析机遇、挑战,是着眼于未来的,是针对做某种事情可能碰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点在未来,在前进的路上。
分析机遇的目的,在于抓住机遇,抓住了机遇才能顺势而为;如果不能抓住机遇,人家发展了、进步了,你没有进步、没有发展,结果不言自明。
分析挑战的目的,是化为危机,毕竟压力就是动力。
作为发展规划,就必须设定一个目标,处于追赶地位的必须“跳一跳能够到”;对于领先的,必须持续保持某方面的优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核心竞争力。
三、碳中和规划的重点任务
在2019年底出台的《欧洲
绿色新政》中,欧委会提出了行动路线图及所需的投资和可用的融资工具,涵盖所有经济领域,尤其是交通、能源、农业、建筑以及钢铁、水泥、信息和通信技术、纺织和化工等行业。
绿色也将贯穿从交通到税收,从食品到农业,从工业到基础设施等领域。随着绿色新政的推行,欧盟将投资于
清洁能源和扩大碳排放交易,还会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并保护欧洲的生物多样性。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布《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半蓝图》(2019年)。该报告提出,绝大多数人认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改变能源结构是惟一的解决之道。事实上,材料的选择和土地的利用也至关重要;因为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只能解决55%的碳排放问题,剩下来的45%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汽车、服装、食品和其他产品生产过程。因此,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十分重要,即循环经济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作用巨大,潜力有待挖掘。
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都是能源的终端消费。因此,要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协同推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碳排放最小化。
碳中和的重点在能源,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事实上,能源生产的目的是消费,传统的能源生产是消费导向的,即生产的能源(尤其是电力)要消费掉;现代的可再生能源将是生产导向的,电网智能化管理将关注发电端。
二氧化
碳减排技术涉及多个方面。二氧化
碳减排技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节能。这是成本最低的碳中和途径。从我国的现实出发,不仅要加大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的力度。
交通。要选择高效、生物燃料、氢燃料电池。氢是一个热点话题。需要强调的是,氢是能源载体。从国际趋势看,原来强调电动汽车,有些企业发现电池有衰竭性,就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可以充进的电量会变少,续航路程变短了。因此,氢能作为一个新的方向,各国在积极推进。
建筑。国内外宣传推动的是零能耗、被动房,核心是支撑建筑物的运行、人们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的少。国外做的很好。以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建筑能耗的调控指标,调控室内气温、湿度、气流等因素,国内已有实践。现在推动的被动房,主要是建筑物加上光伏发电、光伏发电+建筑物一体化。
第四代核电技术。现在的核电技术大致是2.5代,是压水堆;也就是原子弹的原理。第四代是增殖堆,主要是提高效率和安全性。现在推广应用多的是民用低温核供热技术,冬天北方供暖,这种应用已经有了不少。
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国内太阳能发展最快的是西北地区。有一些公司,将光伏发电建在山坡上,下面有阴影的地方还可以种一些植物,有的地方还养鸡,或类似家禽,而光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发展模式。
至于
CCS技术,将二氧化碳排放后收集起来运输并储存到地下。我对这个办法持保留态度。这种技术,大概增加1/3的能耗,有人计算过一度电要多三毛钱;还存在地下泄露的风险。因此,我并不建议在什么样的规划里都推
CCS技术,除非有特殊目的。
我国鼓励二氧化碳利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心出了一本
CCUS小册子,感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二氧化碳利用途径众多,包括发展低碳农业、富碳农业。富碳农业,将工业排放的巨量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工成气体或液体碳肥,用作植物的肥料,以提高农作物或其他干物质产量,还能收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乃至不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效果。还有改变能源转化途径,上面的随笔已有介绍,就不重复了。
凡排放或吸收二氧化碳的行业,均存在发展碳循环经济的潜力。即碳循环经济具有行业渗透性,覆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空间尺度上,可以覆盖局部的、区域的、国家的和行星的范围。本文仅选择富碳农业、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等加以说明。
四、促进碳中和的对策措施
这部分的内容看国家规划、省市规划、市县规划,内容都有。主要包括:
加强领导
部门协调
经济政策
推动落实
公众参与
各地应当依据各自的资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水平等环境条件制定行动方案,并“一以贯之”加以实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