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杂志社王鑫2020-12-23 09:30

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

 
2020年因为疫情的肆虐,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也为履行《巴黎协定》中的承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分析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困难的时候,可以将中美这两个碳排放量第一、第二大国做一个对比。德国新气候研究所创始人尼古拉斯·霍恩9月23日表示,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的承诺,是“过去5年中全球气候政策方面最重要的一项声明”。独立气候研究机构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AT)对此表示,根据《巴黎协定》,共有近200个国家在协定中承诺减少碳排放,但这些承诺仍将导致全球气温到2100年时升高2.7℃。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将缩减0.21~0.3℃,为2.4℃。因此,中国的承诺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中做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10月13日在日内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也应该跟随中国和欧盟,制定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相较而言,美国总统特朗普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承诺,2017年美国还退出了《巴黎协定》。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也在“中国提出气候承诺”的报道中写道:中国对《巴黎协定》的赞赏,与特朗普对这一协定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仅如此,就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碳中和目标之前一个小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还大肆攻击中国是个“污染猖獗”的国家。特朗普称,“有很多人攻击美国优异的环境,却对中国猖獗的污染熟视无睹”。但是,特朗普故意略去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完全是靠煤炭和石油驱动的,正是它们无限制的碳排放造成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气候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根本没有碳排放这一说法,更别提气候变暖问题了。法国《欧洲时报》称,即便在今天,占世界人口约22%的发达国家仍消耗全球70%以上的能源,排放50%以上的温室气体。
不可否认,中国目前确实是世界上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中国也是世界工厂,中国的出口占到了经济总量的20%。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到气候变化框架下衡量,中国有20%的碳排放实际上是为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排放的。世界各国享受了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而碳足迹却留在了中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如果美国还在巴黎气候协定里,“将会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家庭陷入贫困和失业”。难道中国不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吗?中国也清醒地认识到,低碳化是一个艰辛、昂贵的过程。对中国而言,净零排放最大的挑战还不是巨额的投资以及新能源的使用,而是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
煤炭产量减半或者取消会导致百万个煤炭工人失业,会影响多个煤炭大省的财政收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有300多万。为了实现净零排放,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要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从业人员的大幅减少。但是中国总是会辨证地看待问题。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汉语里的“危机”包涵了两个字——一个代表危险,一个代表机会;身处危机之中,要知晓危险,同时也要看到机会。中国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中国从净零排放这个传统产业面临的“危机”中看到了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的“商机”。
当前,中国是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领军者,特别是在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领域。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和电动公交车的制造者。9月29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市场已处于领先地位,相比燃油车领域领先很多。10月12日,清华大学一份题为《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的最新研究报告被众多外国媒体认为是中国实现净零排放的第一份路线评估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减排将远超发达国家2050年碳中和。因为欧、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未来40年内完成从碳达峰到净零排放的转型非常不易,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解振华表示,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还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仍超过50%,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30%,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能耗过高,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2~3倍,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建立的任务极为艰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