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碳交易论坛在深圳举行,
专家为深圳创新
碳交易、碳普惠机制,助力城市碳达峰,建设
碳中和城市建言献策。该
论坛是2020
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专业论坛之一。
2013年6月启动的深圳
碳市场是全国首批
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一直保持着全国居前的市场流动性,截至今年12月8日,深圳
碳市场配额累计总成交量约5806万吨,总成交额约13.8亿元。以全国
试点碳市场2.5%的配额规模,实现了全国试点碳市场13.64%的交易额和14.04%的交易量,为深圳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深圳碳市场也成为撬动深圳经济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据统计,2013-2019年度,深圳碳市场减排绝对总量超过640万吨,制造业管控企业碳强度下降39%,远超全市制造业碳强度平均下降水平。与此同时,制造业管控企业增加值增长67.1%,年均增速达8.9%,加快了企业“碳绩效”的有效提升,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和
碳排放增长脱钩。
随着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如何进一步深化碳市场建设,发挥碳交易市场化机制作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成为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议题。
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聂兵建议,深圳要发挥先行示范区的作用,研究建立不同于现行碳市场、不同于一般的金融股票或债券交易市场的普惠型碳市场,把个人的减排量、企业自身需求都考虑进去。在建设低碳市场共同体过程中,形成生产、生活双循环,其中生产制造端要进行公益改进和技术革新。在推动碳普惠试点当中,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下,尝试率先打破行业或部门之间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哈工大(深圳)教授、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表示,深圳在碳排放达峰、污染物达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目标上实现了协同,这其中碳市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建议,深圳可以利用大湾区机制,探索深圳的市场和国际开放对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碳市场规则,在数字中心等新兴产业领域里,开展碳交易先行先试。
深圳市近年来重视交通能源消耗和排放改善,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不断优化交通结构,推动轨道网、交通网和慢行网融合,通过扩大绿色出行方式比例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目前深圳是全世界第一个全部实现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动化城市。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葛宏伟认为,碳交易可从三方面提升交通行业的低碳指数。首先由发改委牵头,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一起制定合理的碳交易标准,以及碳配合标准。其次,交通部门和碳交易部门一起确定既能够实现碳排放目标,又能够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交易配额。再者,选择货运等重点行业,把移动交通运输目标纳入碳交易
平台。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绿色发展和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许立杰表示,碳中和和碳达峰需要统一的技术和标准来进行国内外传播和交流。他建议,对标国际编制深圳市自己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清单,了解全市甚至全区各个行业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标准,为控制碳排放增量,以及配额分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进一步优化
碳配额。
许立杰建议,碳市场要进一步做大,碳交易领域可以把服务业纳入,将大型购物中心、酒店等主体责任比较明确的企业纳入到碳管控体系或碳交易市场。
当天的碳交易论坛还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发布仪式,为推动全民参与低碳行动,组委会向全市公众发起《“深减排·圳当时”深圳碳普惠低碳行动倡议》,并就“2020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进行了碳中和发布。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圳上海宾馆、中国银联、浙能
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依次进行了碳中和、碳普惠相关合作签约。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