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报告:中国2060年碳中和,减排速度力度远超发达国家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碳交易网2020-10-14 16:18

“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所有国家都要做出巨大努力,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挑战。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比发达国家2050年碳中和付出更大努力。”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清华气候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10月12日在一场碳中和研讨会上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这是因为,欧、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2030年后中国年减排率平均达8-10%,将远超发达国家减排的速度和力度。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全球及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净排放(吨二氧化碳当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似,气候变化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的、紧迫的危机,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气候变化则是更为长期、深层次的挑战,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也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长期政策信号,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业内共识是,这是一个非常有力度、有挑战性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产业结构转型、突破性的技术、大量投资及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碳中和也叫做净零排放。比如,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逐渐减少,但不太可能完全成为零,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不断吸收二氧化碳,把碳固定在树木里面形成“碳汇”,碳排放与碳汇量相平衡,就意味着实现了碳中和,人类社会活动不再向大气当中排放温室气体,可以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防止气候进一步地变暖。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015年,全球共19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工业化前水平在1.5℃以内;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目前,全球已有121个国家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其中包括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以及智利、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小岛屿国家等发展中国家。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从2019年年初起,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内18家研究机构,开展了“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及转型路径”项目研究。10月12日的研讨会上,该项目的核心成果——《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正式发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清华气候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介绍报告内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与2005年相比,2019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同期GDP增长超4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从7.4%提高到15.3%,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2.9提高到77.3岁。 由此可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上述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低碳发展转型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比较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仍超过50%,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30%,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的能耗仍然较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3倍,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报告设置了四种不同减排力度的情景展开分析: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中国长期低碳排放的路径选择——从强化政策情景向2°C情景和1.5°C目标情景的过渡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政策情景:以我国在《巴黎协定》下提出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NDC)目标、行动计划和相关政策为支撑,延续当前低碳转型的趋势和政策下的情景。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强化政策情景:在当前政策情景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降低GDP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的力度和幅度,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等各项指标,挖掘减排潜力,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强化政策支撑,适应《巴黎协定》下各国强化和更新NDC目标和行动的要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2°C温控目标情景(简称“2°C情景”):是以实现全球控制温升2°C目标为导向,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减排情景和路径。是以本世纪中叶深度脱碳目标倒逼下的减排对策和路线图分析,并对其技术资金需求、成本代价及政策支撑进行论证和评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1.5°C温控目标情景(简称“1.5°C情景”):以控制1.5°C温升目标为导向,到本世纪中叶努力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和其它温室气体深度减排为目标,研究和论证其可能性和路径选择,并评价其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2015―2050年四种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路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15―2050年四种情景下一次能源需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不同情景下主要年份能源结构差异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际上就是要努力实现以1.5°C目标为导向的长期深度脱碳转型路径。”报告撰写者建议,中国在2030年前要按照强化政策减排情景,加大能源转型力度,争取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2030年后,要尽快向1.5度目标情景过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到2050年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全部温室气体减排90%,可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050年后,进一步全方位加大减排力度,能源系统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加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加强碳汇吸收和碳移除技术(CDR,指直接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或通过人为增加海洋和陆地碳汇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尽快实现全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不同情景下2020―2050年能源基础设施投资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报告预测,实现1.5°C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新增投资约138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能源系统转型将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因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单位产能的就业人数是传统能源产业的1.5-3.0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