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2020年9月25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我国提前一年完成了此前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减排目标。这无疑是个喜人的成绩,但距离“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目标,还有很漫长和艰难的路要走。
这个新目标中,有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3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多了一个“前”字,“前”意味着2030年是个低线,应该力争提前实现,国内目前很多学者提出,有望可以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
另一个细节,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这样的字眼已经消失,从“碳排放强度”到“碳排放总量”的措辞变化,意味着碳减排从相对值变成了绝对量。
两个细节意味着碳减排需要“提速”。这留下了一系列疑问:正在讨论的“十四五”规划中将如何贯彻新的碳减排目标?新建煤电站如何“刹车”?原定于203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20%的目标,能否提前实现?
2060年碳中和的长期目标着实令人振奋,但还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全方位的零碳转型涉及包括能源、制造、交通、建筑甚至农业等关键部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场“气候战役”绝不仅仅是政府的“独角戏”,它也紧密依赖于包括企业和公众在内的各方力量的协作,包括提出解决方案和贯彻执行。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那些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玻璃和陶瓷等行业的企业则需要深度减排以及寻找替代解决方案。
快递、外卖
平台需要探索一次性塑料和餐盒的替代方案,减少物流货运快递的碳排放。
新基建涉及的诸多新兴科技行业也正在成为碳减排的主力军。
源自新兴科技行业逐年高企的能耗不可忽视。2018 年,“电老虎”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2.35%,未来5 年(2019 年-2023年)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增长66%。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万国数据和今日头条等引领“数字经济”的大鳄必须带头使用更多的低碳、
清洁能源,扮演应对气候变化“引领者”的角色。
气候危机就在身边,作为消费者、父母、业主、乘客、B站用户、户外运动爱好者……带着种种社会标签的我们都已然不能在这场气候危机中独善其身,2060碳中和的气候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出行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