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碳市场配额调整与行业结构变化

文章来源:金融界观察君2025-02-27 18:30

2025年广东碳市场将迎来配额分配与行业管控体系的深度调整。碳排放配额发放整体呈现“盈亏平衡、略微宽松”态势,钢铁、水泥行业将退出地方市场转入全国碳市场履约,纺织行业则首次纳入强制管控范围,标志着区域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迈入新阶段。
 
一、碳排放配额发放动态平衡,结构性宽松特征显现
 
广东碳市场控排企业近年碳排放总量稳定在3.55-3.96亿吨区间,对应配额发放量达4.25-4.51亿吨,整体配额总量略高于实际排放量。若不包含电力行业,碳排放量为1.85-1.96亿吨,但配额发放量仍保持在2.52-2.65亿吨,显示非电领域配额供给较为充足。
 
分行业看,电力行业碳排放规模最大,达1.7-2亿吨,占区域总排放量的近50%;钢铁、水泥行业分别为6000-7000万吨和7000万吨,二者合计占比超30%;造纸、石化、民航及陶瓷等新兴行业合计贡献约8600万吨排放量。尽管配额总量略高于实际需求,但基于储备配额调节机制,市场整体供需处于可控平衡状态。
 
配额宽松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差异化管理。例如,电力行业作为碳市场主力,其配额发放需兼顾能源供应安全;而钢铁、水泥等面临全国碳市场接轨的行业,地方配额预留空间较大。这一机制既保障了重点行业平稳过渡,也为新增管控行业腾出容量。
 
二、行业管控范围重构,纺织业成新纳入对象
 
2025年广东碳市场最显著的变化是钢铁、水泥行业的退出。两行业合计约1.4亿吨碳排放量将转入全国碳市场,此举旨在统一高耗能行业管理标准,避免地方与全国市场的规则冲突。钢铁行业作为重点控排主体,其退出将直接减少广东碳市场约20%的覆盖规模。
 
纺织行业被列为新增强制管控对象,预计管控规模为150-400万吨。该行业虽排放量较低,但其供应链长、中小企业密集的特征对碳市场管理提出新要求。通过纳入纺织业,广东将进一步探索轻工业低碳转型路径,并为全国碳市场扩容积累经验。
 
行业调整对区域碳价及企业策略产生深远影响。钢铁、水泥企业需适应全国碳市场更严格的配额分配规则,而纺织企业的纳入将倒逼其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与此同时,造纸、石化等存量行业可能面临配额分配收紧,以对冲钢铁、水泥退出带来的市场总量波动。
 
(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公开信息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