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企业“惜售”行为,加大配额流动性,使碳价更理性
《2023、2024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增加了配额结转规定,以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具体规定为,重点排放单位最大可结转配额量=净卖出配额量×结转倍率。其中,结转倍率设为 1.5。
《
碳中和时代》作者、气候未来创始人汪军分析:“对于有配额富余的企业,可以根据相关规则结转为2025年度的配额,用于2025年履约。对于未结转的配额将不再用于履约,相当于作废。而可结转的配额量与此前企业净卖出的配额量有关,也就是卖得越多,可结转的量就越大。所以,那些想做结转的企业需要‘可劲’卖配额。但是卖多了,本来持有量就少了,也就没那么多配额可结转了。我觉得这一措施真乃‘神来之笔’,可以有效刺激那些囤了很多配额不卖的企业,要再不卖,这些配额可就成废纸了。”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是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配额分配方案对于增强碳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认为,增加配额结转规定是政府对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的一种体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全国碳市场前两个周期并未明确跨期配额的使用条件及配额有效期,实际操作中配额可以无条件结转至下一年度。结转限制的缺失以及市场普遍“看涨”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惜售”,降低了市场配额供给与交易活跃度,增加了配额短缺企业购买履约配额的难度,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2023、2024年度配额分配方案》通过增设配额结转相关规定,确定了配额最大可结转量与企业净卖出配额量挂钩的原则。企业净卖出量越高,其最大可结转量越大,这有助于激励配额盈余企业积极出售配额,提高市场交易活力。
江苏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卫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碳价发现过程属于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参与行为。在碳市场建设的初期,政府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完全由市场主体决定,容易呈现出非理性的状态。市场对碳价长期普遍‘看涨’,导致市场主体就不愿意交易了。所以政府规定市场主体必须在一个窗口期,即履约周期内,将碳排放配额交易、结转掉,否则就不值钱了,这样碳价就不会太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