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放宽“碳配额”引政策对企业影响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臧金环2017-03-02 13:37

碳配额”政策的源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2016年8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办公厅向有关部门下发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汽车企业实行“碳配额”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发改委文件中称,该管理办法预计将于2017年正式颁布实施。在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政策退坡之际,“碳配额”管理办法被认为是对汽车市场更有力的管理措施。意见稿指出,新能源汽车碳配额即二氧化碳减排配额,是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与燃油汽车相比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意见稿还明确规定,企业根据应承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要求,计算出应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即企业必须上缴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总量;企业可以通过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达到碳配额总量要求,也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有多余碳配额的企业购买;此外,政府可通过掌握一定碳配额或通过财政资金回购部分碳配额用于调控。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以上规定简单的说就是“碳配额”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每个车企拿到一定的碳排放量配额,一旦用完,要么按照实际排放量接受罚款,要么从其他有剩余配额的车企手中购买配额。这样一来,原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的较好的,有着较多新能源车型产品的企业将会直接受益,甚至可以通过售卖碳配额得到大量的经济补贴,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未来的及大面积布局的企业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众多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较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政策趋向更加合理化的必然,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推动企业技术更新,加速行业的竞争进程。但也有专家认为,目前阶段由于诸如碳交易价格在内的各种细则尚未制定出台,所以“碳配额”的实施还为时尚早,在2016年9月3日的泰达汽车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也明确指出,“2017年,我国将建立碳排放的交易体系,这为我们建立促进新能源车发展的长效法制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制度的保障。”所以笔者认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时间必定不会太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政策上对德系车企放宽 为哪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其“碳配额”政策的实施无疑会给中外车企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未来得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大面积布局的企业来说,更是措手不及。恰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德系和日系车企并没有在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上有超前的战略规划。而或许正是为了给本国车企争取谋篇布局的时间,所以在中德谈判中会传来放宽对德系车企“碳配额”的要求。这可以让以大众为首的德系车企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在新能源汽车战略布局上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谋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以德系最为受益的大众汽车为例,虽在2016年提出在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具体销量目标:2020年实现在华销售新能源汽车40万辆,2025年实现150万辆的目标。但在2016年之前其在中国市场上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布局却甚少,即便到目前为止,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也只推出了三款纯电动车:e-Up、e-Golf、奥迪R8 e-tron,以及六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大众高尔夫GTE、帕萨特GTE、奥迪A3掀背版e-tron、Q7 e-tron quattro、保时捷Panamera S E-Hybrid及卡宴S E-Hybrid。这之于大众集团众多的产品来说,体量依然很小。从德国豪华品牌BBA整体来看,2016年,三家车企在华销量均占据全球销量的二至三成,但所售车型以传统燃油车居多,新能源车型寥寥无几且正式上市销售日期还未可知。所以说目前对于德系放宽“碳配额”要求,确实是一大利好。由此可见中国政府虽有意敦促在中国市场攫取了巨额利润的海外车企主动挑起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任,但也希望能给予其一定的缓冲时间,让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市场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