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孙翠华在“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上称,由发改委牵头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草案已经制定完成,明确了全国碳排放交易的顶层设计,其中制定出了排放配额总量、分配制度、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市场监管和调节机制等。
据了解,发改委在排放总量和可排放配额上,正在进行数据摸底,后续将在全国范围内出台重点行业企业温室企业核算与报告指南,摸清企业碳排放情况,为全国市场在配额总量统计进行铺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孙翠华透露,《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计划在11月上报国务院和中央改革领导小组,预计到2016年,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将有望建成运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自《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在2012年年底到期之后,中国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期间,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发生着一轮巨变——由此前主要作为出售方参与的CDM(清洁发展机制),被以企业为主的多主体碳排放权交易取代。这成为推进碳市场建设的重要理由。
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七省市实施碳排放交易试点。随着试点的全面上线,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正在提速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不过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直言,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仍然存在诸多难题。
“其实说到底,主要就是配额怎么分配的问题。”广州绿石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位业务总监告诉记者,碳排放交易权分配相当于股票的一级市场。一级市场如果都不合理,二级交易市场必然难发挥其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据他称,在自己和交易所以及一些企业交流后发现,大多交易所目前存在碳交易配额超发的现象,一些没有较大减排压力的企业反而获得较多的配额,相反不利于减排的实现。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减排目的,在配额上应呈现出一个递减的趋势。所以,如何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仍较为困难。
同样存在疑问的,还有全国市场的配额分配模式将会是什么?据了解,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分配模式主要特征是,绝大多数以免费配额为主,排放方法采用历史法、基准法以及拍卖。全国性市场又将如何分配,目前仍尚无定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不仅如此,在全国碳市场中,除了企业之外,是否还会引入个人、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等多重市场参与主体也值得关注。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已有全国前五位的证券公司、银行、大型制造业企业等已意欲加入上海碳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