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绿债发行全球居前,加速助力低碳转型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碳交易网2022-12-28 10:26

导读
 
距离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仅剩八年时间,采取行动刻不容缓。气候行动亟需金融助力,调动公共和私营部门资金资源投入低碳转型。中国在推进低碳技术和可持续金融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绿色债券发行量已跃居全球前列,去年绿色债券市场增速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我们正身处历史的关键时期。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高约1.2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伴随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和热量持续累积,过去八年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八年。今年,极端高温天气、干旱和毁灭性洪灾已影响数百万人,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约40%的居民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形势,造成1.63亿人重新陷入贫困,并引发持续不断的生活成本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被推向风口浪尖。
 
2015年联合国各成员国一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我们应对上述挑战的共同路线图,为我们走向绿色、公正和包容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然而,距离实现2030年议程仅剩八年时间,采取行动刻不容缓。为共同缓解并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大规模的变革行动,资金支持至关重要。问题的关键并非资金匮乏——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1540万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我们需要将金融资源投向最需要的领域——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承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估显示,到2030年,仅发展中国家每年所需的气候变化适应成本就将达到1600亿至3400亿美元。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升至3150亿到5650亿美元。
 
幸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前景愈发明晰:绿色经济转型将有望在2030年创造26万亿美元的额外经济收益。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12万亿美元的商机。
 
为充分把握这些机遇,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必须协调一致,立即采取行动。我想特别强调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财政规划和预算改革,使公共财政与气候承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其次,我们需要发掘私人资本的潜力,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创新流向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可持续标准、监测和披露机制是扩大可持续投融资规模的关键。
 
最后,我们需要增进合作以应对多重危机,包括弥合资本与技术差距、解决债务风险、提高透明度、强化责任原则等。
 
中国在加速低碳转型方面可贡献力量,在推进低碳技术和可持续金融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跃居全球前列,去年绿色债券市场增速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列第一。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绿色债券的年发行量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095亿美元(7063亿人民币)。
 
在此基础上,我们持续呼吁各国和各合作伙伴加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1万亿美元气候投融资目标,调动公共和私营部门资金资源,共同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让我们一同携手前行,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世界,不让任何人掉队,保障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Climate 'moonshot' needs fueling"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刘夏
 
实习生王湘玥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