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绿色金融的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绿色金融债作为专项用于支持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银行对其发行力度正在加大,市场的投融资热度也明显升温。
2022年伊始,已有多家银行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本周,中国银行发行了规模为300亿元的3年期绿色金融债,这也是今年首家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国有大行。在此之前,今年还有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马鞍山农商行分别发行了规模达151.3亿元、15亿元、4亿元的绿色金融债。
中集集团战略研究员卢英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色金融债券一方面可有效融通供需两侧,扩展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间接支持各类绿色产业及项目发展;另一方面在发行审核方面较为便利,已发行的债券可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抵(质)押品范围。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规模约为127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25日,2022年以来已有4家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达470.3亿元,而去年同期发行规模仅为12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年内发行规模已相当于去年全年规模的三成以上。
对于目前绿色金融债规模大增的原因,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绿色发展提速。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趋势加快演进,碳达峰、
碳中和主题又增加了绿色发展新热点、新活力。其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提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军,银行加快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布局,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提升绿色信贷投放能力。其三绿色金融债自身优势契合上述两个提速。绿色金融债券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减少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绿色金融债产品丰富,创新活跃,契合绿色经济、绿色金融创新热点。
不过,目前绿色金融债仍存在几大需要完善的问题。杨海平认为,一是发行主体绿色金融行为环境效益“可测度、可核查、可验证”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绿色金融债券第三方认证机构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三是“双碳”主题的绿色金融债券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四是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后的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
同时,随着绿色金融方面的加速发展,银行机构也应加快提升能力水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加快绿色金融的体制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将绿色ESG策略纳入到金融产品创新流程,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标准化水平,进而提高绿色识别分类及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