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预算近期直接涉及重大经济利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碳预算的设计实际上意味着谁为全球气候变化买单的以及如何买单的问题。另外一个将碳预算和财政预算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向低碳过渡的成本——减排在财政上可行吗?确定碳预算必然要涉及财政预算。尽管很多研究都对实现具体减排目标的成本进行了考察,但将温度上升限制在2℃阈限内这一目标要比大多数研究所估计的更难以实现。我们的可持续气候路径可能不错,但从财政上来说可行吗?为解决这一问题,撰写联合国《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的专家综合了众多模型的量化结果,以便了解达到具体稳定水平的成本。这些模型考虑了技术与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探讨了实现具体减排目标的一系列设想方案。专家们据此来确定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目标的全球成本。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从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碳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改变能源结构等方面入手,所有这些都能起到作用。实际上,减排成本的差异取决于实现减排的方式以及实现减排目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二、碳预算长期内将对中国形成重大约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对中国而言,碳预算方案并不是一个特意优惠中国的方案,实际上,碳预算对中国未来发展是一个紧约束。中国初始碳预算为458.8 Gt二氧化碳,经过自然因素调整,气候和资源禀赋使碳预算略有增长,而地理因素调整碳有所下降,三因素对中国的综合影响不大,调整后中国碳预算为452.2 Gt二氧化碳。中国历史实际排放88.7 Gt二氧化碳,未来剩余碳预算365.5 Gt二氧化碳。假设中国努力实现低碳发展实现2030年排放封顶,相比2005年增长55%,2050年略有下降达到45%,则未来累计排放刚好能满足碳预算。中国只有进一步减排才可能有排放额度供出售,否则还需要从国际市场购买排放额度。考虑到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目前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大约占碳排放的30%,2030年这一趋势难以根本逆转,因此中国促进低碳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当前的国际碳预算框架对中国构成紧约束。中国虽然历史排放相对碳预算较少,但是由于于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过度排放,挤占了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未来碳预算相对排放不足,全部碳预算对中国构成紧约束。因此,中国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迅速提高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切实推行节能减排工作,追求在低碳发展路径下能够达到设定的碳预算目标,采取谨慎的碳预算管理措施,为实现21世纪可持续碳预算目标作出长期努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同时,为实现21世纪可持续碳预算,至2020年及2050年富裕国家应至少分别减排30%及80%的温室气体。欧、美等发达国家历史排放多,已经用完全部碳预算,且占用其他国家碳预算已成事实,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较少,总碳预算有较多剩余。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三、碳预算的约束将从国际贸易开始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一旦在国际体系中较大范围内制定碳预算,将对国际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碳预算是由于与贸易方面的机制有关最近才频繁引人注目的。一开始就正确区分碳预算和碳排放贸易的概念非常重要。碳预算将对国际贸易体系形成较大的冲击,是指实际能够获得的碳排放的配额数量,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企业,还是对个人而言,一旦建立了一个预算系统,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就可以在小规模内进行计算,更加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大量产品是高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的产品,要消耗掉大量的本国碳预算,而这些消耗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并没有得到价值补偿;一旦国际社会建立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碳预算及碳市场体系,中国出口商品中的碳预算将花费巨大的财政支出,中国目前的这种传统贸易模式将不可持续。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并不承担绑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但一样会受到国际贸易中碳预算限制的制约,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尽快地进行工业体系和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进行清洁生产,降低出口产品中的碳预算含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总之,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管理工具,碳预算方案是基于科学的基础上,将优先满足基本需求的公平原则与全球的可持续性目标结合起来,为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而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案,对打破当前国际气候谈判的僵局具有较高的政策含义和参考价值,(12)同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应该引起各界的重视。(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