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有的三家本土审核机构都是国有性质,民营资本尚未参与,有巨大的投资空间。现阶段,中国的审核机构段需大力做好人才贮备和能力培养的工作,修炼好自身能力,积极向联合国提交资质申请,力争在庞大的碳信用审核市场分一杯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场信息提供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老牌情报商看中新兴碳市场。与传统的股票期货行业相比,碳市场还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众市场,信息比较闭塞。特别在中国,严重缺少从事碳市场分析的研究机构。虽然国内的一些券商如国信、国金证券的研究部发表过涉及碳交易的研究报告,但都是以为股票投资服务为主要目的,对碳交易的研究不够深入,信息量也不充分。
反观国外,许多传统顶级的情报商已经大举进入碳市场分析领域,如路透社收购了PointCarbon,彭博社收购了NewEnergyFinance。这些行动表明了碳市场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可。特别是在碳市场形成的初期,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市场走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近水楼台,中国企业机不可失。据易碳家了解到,中国作为碳交易的最前端市场,对信息的需求十分紧迫,投资人适当的投入就能换来权威地位。而且据悉,一些嗅觉敏锐的国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碳金融的研究,力争占领碳市场的先机。例如中信证券公司投巨资开展碳市场研究,兴业银行也成立了可持续金融中心。民营资本千万不要错失此良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碳指标零售渠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化整为零,面向个人。随着中国内部自愿碳市场的逐步建立以及个人环保意识的提高,自愿减排指标的拆分和零售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像银行、旅行社、大型超市、社交网站,这类拥有众多个人客户的机构可以利用自己销售网络将拆分的自愿减排量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给个人,用以实现消费端碳中和,聚沙成塔,市场规模也不容忽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