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6年1月1日起,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进入收费期,也就是俗称的“碳关税”将正式开始实施。作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碳关税”?9月12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
北京代表处、湖北
碳排放交易中心主办的“构建韧性国际湿地城市 助力企业低碳转型”系列活动举行专题研讨会,围绕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法和工具展开讨论。
围绕碳边境调节机制与
碳足迹认证,德国莱茵TÜV的冯英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重点针对的是钢铁、水泥、化肥、铝、电力、氢等行业,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商品进口到欧盟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以防止碳泄漏的风险,从而减少全球碳排放。对中国企业来说,抓紧从现在到2026年1月1日的“过渡期”,加快实施低碳转型,对未来开拓欧盟市场意义很大。
湖北工业大学
低碳经济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
专家委员会委员曾炜,围绕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双低”的
CCUS项目展开了交流。他说,这个项目利用的是低成本、低浓度的CO₂驱油封存协同技术,目前在湖北主要应用于磷石膏尾矿的处理上。湖北省磷矿资源储量和磷化工产业位于全国首位,其中库存磷石膏尾矿超3亿吨,每年产生5000万吨磷石膏。堆积的石膏会淋溶造成水污染、占用大量土地,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
CCUS项目,可以有效地处理磷石膏尾矿,变废为宝。他展望说,将来在磷矿的周围,也许会出现一批从事磷石膏矿化应用的化工厂。到时候磷石膏将不再是环境的负担,而是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生产原料。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