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纺织服装出口,部分国家特别关注企业在服装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市政协昨天举行的2023年年末委员视察中,市政协常委、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深感压力。
今年10月,欧盟正式开启碳边境调节机制过渡期,各进口商需按规定开展碳数据报送。该调节机制是欧盟针对进口产品的碳含量,征收欧盟
碳价与出口国
碳价的差额,使进口产品承担与欧盟产品一样的碳价成本。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进一步解释,尤其对于那些受欧盟碳边境调节,又尚未被纳入到全国
碳市场的行业,其中企业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时需支付更多
碳税。
板上钉钉,“碳关税”再进一步。
但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在“完善碳要素市场,助力上海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视察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们呼吁,上海要发挥好碳市场交易方面的优势,把握欧盟“碳关税”时间窗口,抓住机遇。他们建言:于国内,上海可在长三角
碳排放交易市场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对长三角区域的出口企业的
碳排放管理进行技术指导;于国外,上海碳市场尝试主动和国际性机构寻求衔接
试点,探索和欧盟碳市场对接的可能性。
抓住“长三角”,让企业“脱碳换骨”
在中国,碳市场的建设从区域试点开始,在长三角区域只有上海被纳入试点。要用好长三角的“体量”——政协委员们提到一种共识。共识背后是对上海作为区域碳市场,如何持续保持活力,有力支撑全国碳市场运行的探索。上海交易集团副总裁牛韧认为,上海助力长三角进入碳市场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指导相关企业做
碳管理体系。
这正是上海的机会。“作为企业,我很想尽快实现‘脱碳换骨’,但这同时也是非常内行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童继生直言。
“碳管理是企业做好碳数据
碳足迹的前提。
环交所已发布全球首个《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并在持续完善当中。”赖晓明表示,发布一年多以来,该碳管理标准在全国包括长三角区域在内的数十个城市开展示范工作,支持各地开展碳排放管理。
“要把碳排放交易市场提升到长三角一体化来考虑。”市政协常委蒋婵建议,统筹建立就碳关税问题进行协商和能力建设合作的新机构,“可以联合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部门、商务部门,自贸区、海关、长三办以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机构共同参与。再者,创新发展衔接欧盟碳关税的工具。如在上海碳市场增设新的板块,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
平台,在上海探索建立长三角出口碳市场新的板块。同时,探索在长三角区域开展航运业
碳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管理长三角区域航运排放,做好政策储备和方案设计,助力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
与国际接轨,确保数据质量
欧盟的“碳关税”全世界瞩目。赖晓明解释,欧盟未来要对所有进入碳市场的行业开展全额有偿分配,即全部由企业花钱买配额,这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为了避免碳泄漏、碳倾销,就出现了“碳关税”。
“上海要发挥好国际大都市的作用,与欧盟碳市场主动对接。”政协委员们提出。但其中梗阻不少,比如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眼下欧盟碳调节税测算到每个产品碳的排放情况,与国内“算法”不同。推动中欧双方互认碳核算的同时,数据如何实现互认?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
绿色供应链上的企业还未被纳入中国的碳市场。要形成多样化的市场,是否能探索引入与国际成熟市场类似的调节机制……
其中数据质量成为市政协委员们的关注重点。这不仅关乎与国际对接,也同国内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市政协委员金洪飞提出,“碳交易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把碳排放企业对环境的危害内部化,让其变成经营成本,从而倒逼这些企业改造技术。将碳要素作为一种资产,其真实性需要得到确认。”他认为,可以通过查询企业财务报表了解使用多少能源。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伍爱群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汇集来自不同领域的数据,包括碳监测、气象、地质、林业,支持政府决策和科学响应。通过数据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参与数据共享,扩大数据规模、提升质量。
事实上,就数据质量问题,上海近年来修订发布《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出台《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监管和考评细则》。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对核查机构的全流程监管,强化对第三方核查机构考核评估结果的应用,多措并举,确保数据质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