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对碳边境调节机制各怀心思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钱通2022-07-13 08:19

欧洲议会投票对碳市场改革的法律草案表示支持,呼吁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相应改革,并更快更广泛地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此事引起广泛关注。
 
根据碳边境调节机制,欧盟将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水泥、铝、化肥、钢铁等产品征税。这一机制将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并行,并对其具体条款形成补充或替代。
 
上述相关法案是欧盟绿色新政一揽子减排计划中的重点措施。此次欧洲议会投票通过表明立场,使得欧盟气候政策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关法案显示,在碳排放市场改革方面,2027年至2032年将逐步减少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受保护企业的免费碳排放配额,并且明确从2027年至2031年间每年的免费配额分别减少至93%、84%、69%、50%、25%,2032年完全取消免费配额;在碳边境调节机制执行方面,拟于2023年至2026年试行,于2027年正式执行,最终取代免费碳排放配额,并在欧盟层面设立一个执行机构,将该机制的收入纳入欧盟预算,以实现气候目标。
 
事实上,此次欧洲议会就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法案进行投票并非首次,而是半个月中进行的第二次。其中,牵涉多方博弈,可谓一波三折。
 
6月8日,欧洲议会曾就上述法案进行投票。在进行第一项碳市场改革相关法案投票时,多个矛盾便集中爆发,包括何时取消碳市场免费碳排放配额等问题引起争议。面对欧洲人民党团德国籍议员彼得·利泽负责起草的法案,以社会党和民主党进步联盟领导人伊拉特克斯·加西亚为代表的反对方认为法案太过保守,削弱了欧盟实现气候目标的雄心,要求2032年结束免费配额。加西亚还在当场明确表示:“如果不加上我们要求的修正案,我们就投反对票。”
 
对此,欧洲人民党团认为,在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和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欧洲短期内对化石燃料仍有依赖,欧洲工业需要更多时间来调整,主张在2034年结束免费配额、2027年施行碳边境调节机制。利泽在投票前便表明态度:“我们不支持妥协。2032年结束免费配额比欧盟委员会起初提出的2035年提前了整整3年。”
 
然而,事态发展并未如利泽所愿。6月8日投票当天,关于碳市场改革的法案以340票反对、265票赞成、34票弃权被否决。鉴于各项法案间关联密切,欧洲议会认为无法分开投票,致使社会气候基金与碳边境调节机制相关法案投票被取消,现场甚至传出社会党团与绿党议员的欢呼。在各方针锋相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欧洲议会主席罗伯塔·梅佐拉多次发声,要求保持秩序。欧洲媒体甚至使用“爆发混乱”一词来形容当时的场面。
 
此后,欧洲议会各方虽然在半个月内紧急磋商,互有让步,并最终达成一致,但欧洲利益相关行业依旧存在不同声音。
 
欧盟钢铁行业贸易协会在投票前便向欧洲议会及各成员国致联名信,提出该协会已经有明确减碳计划,但目前关于碳市场改革与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法案削弱了该行业的投资能力,破坏了欧洲向绿色钢铁生产的过渡进程。
 
德国钢铁及金属加工协会(WSM)主席克里斯蒂安·维特迈尔表示:“相关法案对钢铁行业下游企业和金属加工商极不公平,将使原材料加工商面临高额成本。”维特迈尔评估认为,此次欧洲议会的决定将使50万名员工受到波及。“我们支持气候友好型政策,但不能单方面削弱钢铁用户的市场地位,需要从整个价值链去考虑。”
 
尽管企业界仍存在不同声音,但从结果看,欧盟相关气候法案已迈上正轨。
 
英国财政部几乎在欧洲议会投票的同一时间便确认,开始就征收碳关税等问题展开多部门咨询。这是英国政府自5月16日向英国议会确认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磋商后的又一次表态。
 
实际上,不只是欧盟与英国,美国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态度转变同样巨大。
 
2021年3月,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在访欧时曾表示,不希望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称其“对经济、贸易具有严重影响”。然而,如今美国也开始筹划自身的“碳边境调节机制”。民主党于2021年7月提出了碳边境税计划。2022年5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凯文·克莱默表示,如果能与其他富裕国家协调,其将支持民主党的碳边境税计划。
 
“如果能与其他富裕国家协调”的前提代表了很多人的态度。对于欧盟而言,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初衷是应对气候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直接目的之一还包括防止欧盟企业因高碳排放成本而在全球贸易竞争中处于下风。碳边境调节机制中包含了贸易元素,客观上提高了相关进口产品的成本,处置稍有不当便会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悖,冲击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损害国际社会互信与经济增长前景。
 
同时,从“如果能与其他富裕国家协调”的态度不难看出,美欧国家部分人将碳边境调节机制视为G7国家等“小圈子”内磋商的事。但是,实际上,这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关乎世界贸易体系的健康运行,因此应当也必须尊重其他国家的态度与利益。
 
应该说,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采取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面对这一全球性议题,各国是命运共同体,应在尊重他国利益的基础上,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行动,将自身意愿强加于他人之上并不可取。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坚持多边主义,广泛协商合作才是最佳选择。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