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碳市场在2022年迈入第二个
履约周期,截至2022年底,
碳配额累计成交量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4.74亿元。然而,市场呈现明显的潮汐现象,即年初和年末交易量较高,年中表现较为低迷,且纳入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主要分布在东北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也就是说,全国
碳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活跃度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下一步,将率先纳入水泥制造、炼钢和平板玻璃制造等行业。”《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报告执笔人王科指出,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从机构和人员设置、数据库建设、核算技术改进、核算方法研究等层面来保障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预计今年将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全国碳市场核算、核查与监管体系。金融方面,目前,全国碳市场主要为现货交易,而各个
试点碳市场除现货交易外,有更多衍生类
碳金融产品。例如,上海碳市场有碳配额远期、
碳基金;
北京碳市场有碳配额场外掉期、碳配额质押。未来,全国碳市场将增加
碳金融产品种类,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
“相较于欧盟碳市场,全国碳市场收益较低。”王科进一步表示, “十四五”期间,将逐步引入碳配额通过
拍卖方式发放的机制,提升碳配额有偿分配的比例。所获收益将用于促进环境保护,低碳投资和帮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
节能减排,助力推动
碳中和目标实现。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