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行长张宝江:转型金融发展潜力将远超绿色金融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班健 乔建华2024-10-17 09:06

“转型金融是银行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顺应全球ESG发展趋势,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交通银行行长张宝江今天在出席“2024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发表演讲时指出,要把握银行业推进转型金融的着力点,现阶段银行业可以在参与转型金融标准制定、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服务企业开展碳核算等方面积极作为。
 
张宝江在演讲中指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顺应全球ESG发展趋势,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标准体系,将支持“绿色发展”扩展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对金融支持低碳转型作出了最新的部署。
 
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新能源等低碳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6月末,全行业绿色贷款余额达34.8万亿元,是“十四五”期初的2.9倍。与此同时,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转型金融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经济结构中碳密集行业占比较高,需要转型的经济活动占90%,转型金融发展潜力将远超绿色金融。
 
在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领导下,商业银行正在开展转型金融实践。比如,上海积极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致力于建设成为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正在探索转型金融“上海方案”。发展转型金融,未来必将成为银行践行ESG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领域。
 
张宝江指出,围绕《G20转型金融框架》提出的五大支柱,现阶段银行业推进转型金融可以在以下三方面积极作为。
 
一是参与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界定标准、为转型活动提供权威依据,是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前提。人民银行正在加快推进转型金融目录制定,上海也探索推出了地方版的行业标准。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参与相关标准制定。2023年,在上海市委金融办指导下,交行牵头制定了上海市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目录,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目前,交行正根据人民银行的指导,牵头该行业全国层面的目录制定工作。
 
除了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以外,商业银行还应加强自身顶层设计,为转型金融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交行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绿色作为全集团业务经营发展的底色,明确提出发展转型金融,助力传统高碳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近期,我们根据已出台的地方转型金融目录,针对航运等多个行业制定服务方案,建立差异化的准入标准、信贷政策,推动转型金融加快发展。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一方面,服务碳排放重点企业减排,是转型金融的重中之重。对于重点碳排放企业,银行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转型债券等金融产品,提供低成本融资激励。今年以来,交行已经在航运、钢铁、化工等多个行业落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其中,我们与中远海运携手合作,成功发放国内首笔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
 
另一方面,支持供应链企业碳减排,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碳披露项目研究数据,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碳排放,是其直接碳排放水平的11倍多。对于供应链属中小微企业,银行可以发展绿色供应链、绿色贸易融资,包括为绿色国际贸易提供结算、保函和信用证等服务,在供应链脱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服务企业开展碳核算。开展碳核算,并据此进行信息披露,是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基础。碳核算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方面条件。商业银行近年来已在自身运营和投融资客户碳排放计量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持续加强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可以与有需求的客户开展碳核算方面合作。交行自2021年起连续开展投融资客户碳排放计量,逐步提高碳数据覆盖客户范围和精细程度。相关工作既可为自身气候压力测试、信息披露等提供高质量数据基础,也能够为转型金融项目降碳目标的设置、监测、评估提供有益支持。
 
此外,发展转型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张宝江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扩大金融机构准入范围,助力完善碳市场功能。金融机构参与者对于活跃碳市场、提高碳定价效率十分重要。目前国内碳市场交易量小,碳定价形成机制仍有提升空间。建议逐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允许银行参与市场,更好发挥碳市场在转型金融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建议各地政府建立企业碳账户,降低碳核算难度。建议整合能耗数据和相关生产数据,形成企业碳账户指标体系。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企业碳数据与金融机构共享,提高碳数据收集和碳核算效率,降低转型金融发展成本。
 
三是建议加强同业合作,丰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比如针对部分传统高碳企业负债率高的情况,银行可以和并购基金、债转股基金进行合作。针对可能出现的转型效果不达预期等风险,保险机构可以为转型金融提供保险保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