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瞄准“国际领先”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白雪2024-04-28 09:4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了更好地构建这一体系,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意识和能力,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创新发展,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和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应当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包括政策支持、市场机制、金融产品创新、信息披露与评估等方面。”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一体系是一个高效、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系,能够充分满足绿色低碳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它应具备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包括清晰的绿色金融定义、分类和统计标准,以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该体系还应拥有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此外,它还应具备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确保绿色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业内人士表示,在构建该体系时,需要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健全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明确政府角色和市场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其次,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碳交易等,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再次,加强绿色信息披露和评估,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参与度,促进投资者更加关注环境风险和机会。
 
其中,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标准体系的优化能够提高金融产品的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环境风险,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可以提高各方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认可度,增加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绿色低碳领域。
 
“通过优化标准体系,可以更好地规范绿色金融市场运行,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袁帅表示,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此外,优化金融标准体系还可以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谈及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袁帅告诉本报记者:“一方面,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可以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与此同时,袁帅还提到,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市场,还可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虽然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仍以绿色信贷为主,但是各家银行也在逐步探索多层次的绿色投融资产品体系,运用债券、理财、租赁、保险、基金、信托等多种方式,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2023年,工商银行创新发行该行首只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境内首单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并创新推出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多只投向生态环境、ESG、碳中和等领域的绿色基金产品。
 
中国银行从消费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鼓励消费者增加低碳行为、选择绿色产品,推动个人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
 
农业银行则创新推出绿色普惠贷、海洋牧场贷、和美乡村贷等区域特色产品,推广应用乡村人居环境贷、绿水青山贷、生态共富贷、森(竹)林碳汇贷等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不只是国有银行在作出努力,不少地方银行也在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比如,宁夏银行为了满足个人客户的绿色消费需求,推出了绿色信用卡等创新产品,鼓励客户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责编:李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