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11月15日发布专栏文章《推动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中央金融工作
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文章称,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
会议精神,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总结提炼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转型金融领域,是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根据文章,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和有效衔接,系统性提升金融体系管理防范气候风险的能力。措施包括:完善标准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基础;强化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体现政策连续性;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地方先行先试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全局发展。
在完善标准体系方面,文章明确,借鉴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工作经验,逐步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共同适用的转型金融标准。鼓励转型主体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转型计划,以确保在整体层面上实现降
碳减排;以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为契机,调整更新现行绿色金融标准,让绿色更绿,让转型更全面、系统;逐步构建可衡量
碳减排效果的金融统计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针对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文章提出,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货币政策支持。具体而言,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完善指标体系,研究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业绩、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绿色机制建设、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气候环境效益等指标逐步纳入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结果应用场景,将评价结果与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政策相挂钩。
文章明确,将常规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继续完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方法,丰富压力情景设置;组织更多金融机构和部分地区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探索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监管框架;深入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
关于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发展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文章提出,根据转型主体、转型阶段、资金用途等不同,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转型金融产品,支持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展,综合利用信贷、债券、股权投资、信托等多样化工具为转型活动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发展私募股权(PE)、风险投资(VC)、并购基金、债转股、夹层投资等风险包容性较大的金融产品。
文章提出,将加快发展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
碳市场交易机制和交易规则,明确登记、交易、结算等各项制度;积极研究与
碳排放权挂钩的各种金融产品;根据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有序扩大
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
2017年以来,全国10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文章还称,鼓励更多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立足区域实际,继续探索多样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支持有特色、有基础的原试验区升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