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中国
碳金融高峰
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
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
碳市场的发展与
绿色金融的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要进一步推动
碳交易市场化的进程,并积极推动
碳金融产品创新。
王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丰富碳市场的交易流动性,推动碳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湖北具有良好的绿色金融基础,特别是碳金融的发展基础。针对充分发挥碳金融本身的功能和作用,王遥提出了4方面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动碳交易市场化的进程,积极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她认为,无论是
试点碳市场还是全国碳市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缺乏流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碳市场和碳金融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为此,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出台政策,明确和支持碳资产的金融属性。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积极跟进,探索可操作的、简便的、流通能力强的碳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金融的创新作用。
二是加快碳普惠的建设,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碳市场的发展。首先,尽快出台碳普惠相关政策,全局谋划碳普惠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碳普惠
平台赋能,解决目前各个碳普惠在减排量无法跨
平台融合、低碳数据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普惠平台;其次,加快开发碳普惠的
方法学和减排场景,加快低碳场景下个人
碳足迹和碳账户的建设;最后,积极研究更多的碳普惠激励方式,将个人碳账户演化到
碳信用,并把碳普惠机制和企业绿色低碳战略进行融合,更好地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
三是探索碳金融和ESG的组合投资。根据研究证明,ESG水平越高,债券违约率越低,表明企业的投资绩效越好,所以碳金融和ESG组合投资是未来帮助企业实现降碳增效的金融支持工具,一方面可以助力提升企业信息披露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相关的管理,防范相应金融投资的风险,并且寻找超额收益。在她看来,未来以ESG投资主流化的趋势为基础,来积极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将提升市场主体参与绿色金融、碳金融、ESG的积极性。
四是全国和地方要共同强化部门联动,共同推动碳金融的发展。在宏观层面,着力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碳核算和
碳排放数据、信息资源在各个领域、部门间相应的流动。同时,建立碳金融政策联系机制,结合市场主体的职能,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政策体系和相关的标准。在中观层面,金融及其支持产业的发展需要跨部门协作,实现产学研金服用联动。在微观层面,各地应进一步探索区域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的风险分担及奖补激励政策,以强化金融业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能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