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中国需把握好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平衡
王一鸣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两国的共识,也是中美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中国作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个目标的节奏和力度、路径和方式,需要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做出选择。
他认为,首先,中国需要把握好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平衡。中国到2035年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同时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就要把碳排放增量速度降下来并使之逐步趋向于零。中国需要在这两个约束条件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减碳节奏和力度,并大力发展零碳能源和储能技术,这可以在有效减碳的同时,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方式和路径选择上看,基于中国看,短期还是要将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但随着碳市场机制日趋成熟,要逐步转向以市场激励为主,减少层层分解减排任务的方式。激励机制以发展碳市场为主,
碳交易比
碳税更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且
碳税税率也需要以碳市场形成的
价格作为参照。碳市场要合理定价,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
清洁能源的资产配置,增加对
清洁能源的投融资。
王一鸣提出,要加强对
碳减排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将推动碳排放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因此,需要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在这个领域,中美有合作空间。
王一鸣还指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有不合理成份。中国
碳价和欧盟
碳价差异是由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中国碳价反映了中国当前的减排成本,要求中国碳价和欧盟碳价一致显然是不合理的。欧盟的CBAM会增大中国及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难度,还可能演变为绿色贸易壁垒,最终也不利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加强合作。
另外,他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清洁能源补贴存在明显的对国外产业链的限制。美国清洁能源补贴(IRA)带来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深化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由清华大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哥伦比亚大学主办,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承办。本次二轨对话将围绕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贸易与碳市场、第三方国家绿色发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8次缔约方会议气候资金等双方所共同关注及具有合作潜力的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