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实现
碳中和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平衡降
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各界关注。近日,多位
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者在第二届
碳中和国际合作
论坛(以下简称“
论坛”)上,围绕国内外碳中和政策趋势、产业链创新合作、重点市场能源转型机遇、碳关税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为推动全球经济
绿色低碳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机电商会会长张钰晶在致辞中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并不仅停留在概念与理论上,而应当反映在产品、技术、管理、市场、投资、金融、贸易等各个层面。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更好地宣传当前全球碳中和的意义和最新政策,介绍能源转型、绿色金融在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意识。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上升1.2摄氏度,气候灾难已迫使3000万人逃离家园。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区主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与南南合作高级政策顾问张晓华表示,减排行动刻不容缓,要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企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前沿,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体。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提速对于企业在加速能源供应、产品结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等领域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持续推动了研发创新。
为推动企业更好融入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浪潮,张晓华提出建议:鼓励企业加快开展全范围的碳核算,切实提高企业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力;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低碳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气候治理能力;推动创新资源在全球顺畅流动,加速为全球推广关键减排技术;积极参与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产能合作。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彼得·诺贝尔则建议,企业应在生产运营采用可持续工艺流程,投资清洁可再生能源促进
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利用及推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积极参与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加强透明度、问责制和第三方认证,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和组织的合作与知识共享、参与全球倡议等以促进创新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风电、光伏和动力电池设备主要供应国,全球75%以上的光伏设备、55%以上的风电设备来自中国。
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副院长顾骏表示,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全球开启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构建
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中国通过制造能力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各领域竞争的基本门槛,绿色低碳发展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先决条件,甚至关乎着企业的生存权利,在绿色低碳上率先突破,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级专务王旭升认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实效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完善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源头降碳;加强技术创新,全面推进科技降碳;聚焦绿色产业,全面确保安全降碳。
近年来,绿色金融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新的着力点。金融科技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标准界定、服务碳核算等方面都有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表示,要达到碳中和目标,产业转型非常重要,需要以金融来去促进行业,逐步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从金融领域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转型金融很重要,目前已经有一些金融产品的设计。从转型金融的设计来看,是更多的引导企业或者金融机构进行一些低碳投资或者整体转型。此外,企业要充分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加强和利益相关方沟通,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上下游产业的绿色发展,进行多方合作能力建设。
去年6月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将ESG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金融与ESG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表示,从需求角度来看,ESG提供了对接金融市场、整合金融资源、推动全球层面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机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ESG主要有信息披露、评级、投资、监管四个核心应用场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