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励气候投融资各关联方参与积极性?如何推动上海、中国乃至世界低碳可持续发展?12月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学会
绿色金融专委会指导支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绿色金融发展中心等联办的第八届(2020)SIIFC国际研讨会“气候投融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国内外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领域的
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交流互动,针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与气候投融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运营体系以及激励机制的构建完善等重要问题和研究热点进行深入研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气候投融资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更加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约束,使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产业和项目,强化绿色低碳转型的倒逼机制,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转化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会上指出近期三大重点工作:一是谋划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任务,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碳消费,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二是系统部署开展二氧化碳达峰行动,包括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地方和重点行业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支持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相关评估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将达峰行动计划纳入中央环保督察等;三是加快推进全国
碳市场建设,尽快启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总经济师陶昌盛,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叶国标也出席
会议并发表致辞。
在主旨演讲环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讲席教授、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主编Roger von Haefen教授,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教授分别结合各自从事的工作和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带来了精彩分享。
其中,赵晓菊教授表示,国内外还未建立气候投融资信用体系,在构建气候投融资信用体系时可借鉴相对成熟的ESG体系,这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气候投融资激励机制,有利于金融机构等投资主体能观测企业环境的绩效,来评估其投资行为,以及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情况,最终,从国家层面来看,更有利于实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我国对世界承诺的碳目标的实现。另外,她还建议根据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和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以及所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公开信息渠道,构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气候投融资信用指标体系;金融机构在现有绿色金融政策和社会评价体系基础上,要开展国际合作,获取低成本资金;金融机构内部要构建气候投融资体系,创立一些新产品和新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对地方政府来讲,要加强气候环境信息披露以及披露的质量,对企业的行为要进行监督,要落实推动气候相关的直接间接投资;对企业来讲,要积极、主动、高质量地披露环境信息,加大对气候投融资方面的资金投入,遵纪守法,执行政策。
此外,赵晓菊教授主持的高端圆桌
论坛也颇具看点,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孙轶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绿色金融部经理付娜,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高级经理孙岩,MSCI大中华区ESG市场部分析师祁星各抒己见,精彩纷呈。大会下午场还设置了业界专场、英文学术专场一(JCF专场)、英文学术专场二(JEEM专场)、中文学术专场四个平行分会场。
本次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气候投融资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和分享的
平台,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疫后”经济复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众多理论及实践成果,将对推动我国乃至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