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印发通知,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
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将延续实施
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
根据通知,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银行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了重点领域绿色信贷融资成本降低,可以带动绿色信贷规模增长,并对银行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碳减排支持工具初具成效
根据通知,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二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碳减排支持工具于2021年11月8日正式推出。金融机构“先贷后借”向
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碳减排技术这三个重点领域的企业提供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发放碳减排贷款后,金融机构可向人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使用2400多亿元,支持碳减排贷款超过4000亿元,带动减少
碳排放8000多万吨。
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会长、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刘乐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该支持工具推动了重点领域绿色信贷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不仅带动了绿色信贷规模的增长,更对银行产生了积极引导作用。
从银行角度而言,刘乐乐认为有四个关键点:一是要充分抓住政策机遇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及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上扩面增量。二是要通过碳减排支持贷款的利率
价格优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与企业碳目标相结合的转型金融产品创新,支持高碳行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三是要不断增强碳减排信息披露能力建设,推动自身改善环境表现。四是要不断提升碳减排金融服务能力,优化业务流程,让资金精准流向特定支持领域,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扩大金融机构范围
从2021年推出以来,金融机构以碳减排支持工具为抓手,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的方式加速落地相关项目,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数据是看得见的指标,而政策还有更深层的推广含义。
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忻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性再贷款支持加大和拓宽了绿色投资和融资项目池数量和广度,24家商业银行推动了普惠绿色金融带来的更广泛参与主体方空间扩展和地域扩展,这些传导效应是数据之下看不见的部分,却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还指出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去年9月,就有两家外资机构德意志银行(中国)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被纳入。
从政策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忻雷认为,前期市场的积极反应是政策扩大范围的基石,因此,将更多的金融机构纳入范围内将进一步深化传导效应,把中小项目和中小企业的绿色投融资和碳普惠也融入其中。
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也表示,让更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入,是为了更好地将绿色金融进行到底。“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是很多城商行、农商行的重要客户,让这些银行入围有助于将这项工具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2月2日,记者从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星展中国”)了解到,该行已获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行政总裁郑思祯表示:“星展中国是东盟地区首家入选的银行,为此我们深感荣幸。此举体现了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转型,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同时也是对星展银行在区域绿色金融领导地位的肯定和信任。星展银行作为东盟地区绿色金融的领导者,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并联动新加坡母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与资源,推进绿色创新和绿色增长,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打造绿色金融综合评价体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扩大,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引导作用,对于银行业务核心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碳减排涉及
碳核查、信息披露等多环节,这项支持工具的落地要求银行对相关产业具有一定了解,包括对碳信息披露核查,以及相关项目的管理能力,因此整体的核心技术要求较高。”曾刚认为,对中小银行而言,要把政策引导转化为实际可落地的金融支持,则需要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忻雷认为,此次政策的延续带来两个可期待的想象空间,一是随着更多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能够融资的能源企业和项目数量有望持续扩大;二是随着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加入,资金来源和投资对象都将更加多元化。
随着政策工具使用的深入,央行也将多方配合打造完善的评估体系。“要用好用足金融政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2022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表示,央行将研究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有序扩大评价范围、拓展评价结果运用场景。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提供低成本融资。
“可以促进第三方绿色技术评估和节能量、节碳量专业认证,通过双碳数据核算体系的建设,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绿色投融项目的
案例示范和经验推广。”忻雷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高效广泛的双
碳交易和服务市场,加强绿色投融资机构对用能企业和绿色技术方等多方传导机制,做到绿色投资效果看得明白,看得到收益机会和风险,还看得到未来价值。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