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产品全面开花
随处可见“低碳小知识”、“节能小贴士”,这是《证券日报》记者走访马上消费金融
北京办公地点的直观感受。“电源随手关,低碳又环保,已经形成了习惯。”公司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马上消费金融北京办公地多处设计张贴了“低碳办公”专题宣传标识,时时提醒员工形成“低碳办公”习惯;物资循环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具,倡导打印纸双面、黑白打印等。同时,在宣传屏上也滚动显示相关实时数据,包括减排总量、绿色消费余额、绿色信贷情况、电子合同凭证(全线上无纸化服务)等。
记者与多家机构的工作人员交谈发现,培养员工
低碳环保意识已成为很多金融机构的共识。而这仅是两年来金融机构“碳”路的剪影。
两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发力,掀起了一股“逐浪”绿色金融的热潮。商业银行、信托机构、消费金融机构等积极支持“双碳”目标,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等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新增3.8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就国有大行而言,截至2022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其中,工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达3.49万亿元,规模排名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2.41万亿元、2.37万亿元、1.73万亿元、5741.37亿元、4336.71亿元(大部分机构较上年末增长超20%)。
绿色债券方面,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
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看来,“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中介,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体现了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的统一。就宏观金融效率而言,可以引导更多资源向绿色发展方向聚焦。就微观金融效率而言,能够更好地管理环境与社会风险,优化自身业务结构。”
另据Wind数据显示,除银行机构外,信托、券商、基金也在绿色金融领域发力布局。截至目前,基金公司发行了263只ESG投资基金(未合并A/B/C/H),总规模突破2600亿元。除公募外,券商资管也在试水ESG产品,截至目前,由证券公司发行的ESG主题存续集合资管计划已有8只(分级产品分开统计)。
“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也是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未来金融机构会服务更多的绿色生态行业,支持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行业大力发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和转变,仍需要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来推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