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完善顶层设计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本次会议发布的第一个报告是《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低碳转型路径研究》(以下简称《转型研究》),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授信管理部课题组完成。《转型研究》发现,与一般“碳中和”银行的建设要求和国际最佳实践相比,我国的许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治理框架、战略目标、实施路径、
碳足迹测算、气候风险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
“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358万亿元,绿色贷款、
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居于主力军地位,承担重要责任。应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快绿色产品认证、环保数据共享、碳核算标准确定及温室气体数据披露等体系和机制建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授信管理部总经理彭作刚表示,为了支持传统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未来应深化转型金融和低碳技术研究,扩大
碳交易市场参与者范围,开展碳核算,加快产品创新推广,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转型研究》建议可从几个方面着手推动低碳转型,加快建设“碳中和”银行。例如,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碳中和”银行规划及路线图;做好
碳排放核算及信息披露;推动
碳减排与碳抵消,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发展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实现金融资产的“碳中和”等;在政策制度、激励约束、风险管理、科技赋能、能力提升、企业文化等领域建立与“碳中和”银行建设相适应的专业保障机制。
与会专家也提出,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联动非常重要。彭作刚介绍,邮储银行(601658)与IPE合作,帮助近千个企业客户开展了碳核算工作;与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合作,支持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的建设,促进绿色创新示范项目健康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绿色金融处副处长张权玺则强调,要更好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不过,他也提醒,推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金融机构缺乏畅通的渠道去收集气候和环境相关数据;另一方面,数据标准和评价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张权玺提出,进一步金融科技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成效,不仅需要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更需要增强政府、社会、企业银行各方的信息互联互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