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宝基金可持续发展投资部
基金经理 徐欣
气候变化的概念,听起来距离人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但如果说起极端强降雨、油价上涨和电力供应的波动,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气候变化导致各类自然灾害频发,从干旱、山火到飓风、暴雨,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气候变化加剧带来的挑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做到节能降碳,石油和煤炭行业资本开支预计将长期下行,油价波动与电力供应的影响或加剧。
如何把对风险和成本上升的担忧,转化为发展机遇,成为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议题。
全球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2016年,《巴黎协定》正式实施,明确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框架。《巴黎协定》的目标之一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同时认识到这将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部分国家纷纷提出碳达峰与
碳中和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我国提出了“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减碳的道路上,相较其他国家与地区存在差异。一方面,相比海外,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双碳目标达成在起点上就面临较多挑战。另一方面,在
清洁能源发电和储能领域,我国已经建立竞争优势和产业集群。对这种优势的巩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更多体现为机遇。
把握投资机遇
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持续影响未来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资产配置方向。受益于低碳转型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全球资管行业对气候变化相关投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海外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长周期投资机构的实践
案例中,应用低碳投资策略的管理规模占比增加。国内市场方面,据统计,与气候变化、低碳转型相关的资产管理产品在整体管理规模中的占比也呈长期向上趋势。
笔者认为,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分类方法和投资框架,更有助于挖掘影响行业和公司长期价值的因子,对传统的行业划分和投资框架构成有效补充。在此背景下,我们目前重点关注
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两大投资方向。
绿色经济方面,清洁能源发电和
新能源车等领域及配套产业链预计将在长周期内维持较高景气。外部政策支持与自身技术降本能力成为渗透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4.170, 0.00, 0.00%)。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测算,在原材料
价格上涨、供应链面临挑战的环境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在2021年达到创纪录的2.95亿千瓦,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2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分布式电源增加,以及电车充电桩等新型负荷的接入,对以基荷能源和集中式电源为主的存量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电网升级改造、储能技术发展与规模扩张、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手段,将成为应对系统复杂度提升的有效措施,而在此过程中的
价格机制演进与产业沟通协作同样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等行业的硬件产品提供者,以及在硬件产品支持下提供软件和服务的各行各业。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赋能经济增长的价值已得到认可。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减少线下活动,间接减少碳排放的价值,在交通、制造和建筑等领域也有众多实证案例。从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来看,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仍具备较长释放周期,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配套优势有望继续保持,用户侧的庞大规模与多样化需求则为产品服务的快速迭代更新提供了坚实土壤。
从长期的发展方向看,落实到产业推进层面,固然会存在反复,股票市场对这一过程中的噪音又会起到放大作用,但笔者始终相信,既然发展动能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具备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必要性,也就不会因为阶段性的外部扰动而迷失方向。区域局部冲突催化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国家安全自主需求带来对清洁能源装机的更大热情,众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技术部署的承诺,远期渗透率目标上修。前期受疫情扩散影响的产业经营数据,在复工复产及各类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有望迈向正轨。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领域的众多优秀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甚至增强了自身的发展韧性,终将体现为股东收益和社会责任层面的多赢。
应对气候变化与减碳行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将在不断超预期的产业数据中得到印证。作为资产受
托管理者,我们希望实体经济参与者积极把握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机遇,也希望能与资产持有人携手,共同分享产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