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与绿色金融双翼齐飞,中国的机会在哪里?

文章来源:甲子直播间碳交易网2022-05-29 08:51

在2021年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地球的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历史最高位,全球气候持续恶化,冰川融解,极端天气频发。过度的碳排放使得地球环境加速恶化,为了寻求发展与生存的平衡点,全世界都在积极探索降碳方法,追寻那个“零碳”的未来。
 
如今,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成全球共识。而想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非化石能源替代最为关键。因而,开启能源革命,使生产用能从煤电、气电等化石能源消耗,转变成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耗,就成了各国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突破能源领域的“不可能三角”是制约能源替代的主要瓶颈。
 
所谓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是指能源的低成本、清洁环保与安全稳定三要素几乎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追求能源的清洁环保与安全稳定,就往往会伴随着发电、用电成本的大幅提升,电价与用电稳定性也将会难以保障。
 
国际上,突破这一困境的思路非常一致,即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来降低清洁能源的发电、用电成本。于是“碳交易”“碳市场”“碳金融”等概念应运而生。
 
能源科技的发展往往耗时长、难度大、投入高,这就意味着,能源科技公司所需要的资金,必须具备“长周期、低成本、大规模”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明显与资本追求“低风险、快流动、高回报”的自然运作逻辑背道而驰。
 
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绿色金融秩序,就能通过分配碳排放配额,来强制高耗能企业向低耗能企业购买配额,从而引导市场资金向低耗能企业流转。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说:“碳市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投资,通过跨多个年度的项目与技术投资,着重改变未来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
 
1998年,《京都议定书》在日本签署,各缔约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始尝试以国际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形式推行降碳减排,碳市场与碳金融概念逐渐出现;
2005年,欧盟“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落地,缔造了世界上首个且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碳金融秩序由此确立;
2009年,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正式启动,成为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基于市场手段的温室气体减排区域性行动。
而中国,则在2021年7月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建立国家级碳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并意图通过实行强制碳交易体系来推动“双碳”政策落地。今年,该政策将正式迈入建设的高峰期。
 
那么,在现实危机的压力下,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碳市场建设是否顺利、制度是否完善,能否做到接轨国际?从市场整体视角看,我国企业履约情况如何?对于履约压力更大的高耗能企业而言,他们的出路在哪里?碳金融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再深一步,透视碳交易规则及其背后的思维模式,我们还要问:随着规则的完善与补充,碳市场背后那双“无形的手”,究竟能为主动降碳减碳的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这能否真正改变我国投资者与企业家的思维模式,使资金与技术力量有效的向低能耗领域转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这一切的疑问都需要探讨与解答。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