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从2016年开始,中国央行通过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作用,探索形成了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
但是在朱民看来,要从现在狭义的环保走向根本的零碳来支持整个经济碳中和,需要一个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经济结构、经济生态的金融新模式。
在碳中和的大潮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碳中和是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中国在碳中和的过程构建新的中国模式金融体系的机遇和抓手。朱民认为,中国金融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零碳金融体系。
朱民进一步表示,中国央行要构建和碳中和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宏观政策里要加快推进碳中和的结构性工具、政策,通过非中性的
价格型和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来纠正市场的失误,纠正金融体系相对
价格的扭曲,支持碳中和转型,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实际上,朱民所说的结构性工具,我国金融监管已有实践经验。2021年,中国央行推出了
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此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何平认为,要实现市场化的绿色金融需要建立统一的碳市场,则所有跟碳相关的东西都需要统一的定价。所有采用绿色排放技术的企业,因减排获得的收益都要直接反映在融资成本上,反映正在其使用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上。
何平解释,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市场化手段”,从严格市场化的定义来看,目前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贷款、
绿色债券都属于准金融产品,因为里面的定价不是市场化的。他认为,这是未来绿色金融市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