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金融更普惠,让普惠金融更绿色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马骏2022-03-28 12:06

绿色金融的框架中包括四个支柱:分别是标准、披露、产品和激励。所谓绿色金融的标准就是它的界定标准,到底什么是绿色的,必须有一套说法。目前为止至少有三套绿色金融的界定标准:一是关于绿色信贷的界定标准,二是关于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我们叫绿债目录,第三是绿色产业目录。这三套标准是有机结合的,基本上是相通的。此外对绿色项目有披露要求,最初主要是环境效益的披露,现在披露内容逐步在扩展。产品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等,绿色信贷总量已经达到16万亿人民币。激励措施也不少,包括去年由人民银行推出的关于碳减排支持工具,地方上使用了很多像对绿色金融的一些担保贴息等措施。绿色金融发展到目前,正式有了一个体系概念之后,已经有七年。现在我们的绿色贷款余额是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存量排名全球第二。
 
普惠金融发展非常好,过去几年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现在面临一个需要研讨的问题,绿色金融还不够普惠,普惠金融不够绿色。
 
绿色金融主要还是聚焦在大型基础设施类的建设,比如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项目,由于行业特点这些做绿色项目的主体一般是大中型企业,央企、国企比较多,也有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参与度比较有限。从普惠的角度看,我们做过调研,地方上中小银行绿色信贷的比例相对比较低,一些小银行的绿色信贷比例只有1%左右,大银行有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的,这体现了小银行覆盖的普惠客户包括小微企业和农业客户等等,他们的绿色程度也相对比较低。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界定标准的原因,披露的原因,激励机制的原因。所以,下一阶段重点要研讨,为什么普惠金融绿色的程度不是很高,怎样能够有效地把普惠当中的绿色做起来,同时,把绿色金融延伸到更多的小微、“三农”、消费等领域中去。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是把绿色金融的标准逐步延伸,使其覆盖更多的小微企业,覆盖更多的农业活动,以及消费类活动。到目前为止,绿色金融标准主要基于项目,而项目虽然比较明确了是211类,但大部分项目是在大中型企业中落地,小微企业没有能力开展比较正规的绿色的项目。因此,未来必须对小微企业本身有一个绿色界定标准,不管有没有项目,但企业是不是绿色的必须要明确。对农业来讲,农业经济活动需要有一些比较明确的认定其绿色性的标准,比如化肥、农药,哪些不绿,哪些是有机的比较绿色的,农产品的绿色化程度到底该怎么界定,这些界定标准是需要从金融机构角度可操作的,不能太复杂,成本不能太高。此外,消费领域中的绿色界定也需要明确,其实产品层面已经有了很多的标准,像绿色家电、绿色汽车、绿色建筑物等等,但如何把这些技术性标准,转换成为金融机构可以比较低成本进行操作的标准,这是下一阶段需要重点进行的一项工作和完善的一些机制。有了这些机制之后,金融机构才能比较便利地识别绿色小微企业、绿色农业活动和绿色消费活动,才有可能把绿色金融产品和支持性政策延伸到这些领域中去。
 
第二是要建立符合小微农业和消费相关的绿色ESG的披露体系。前面提到,绿色金融中的第二大支柱是披露,不光本身需要是绿的,同时要告诉市场、金融机构和公众,我确实是绿的,要能够把环境效益记载和报告出来,包括减少了多少的碳,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污水等等,这些披露的具体的要求和计算方法及如何实施,需要有一套办法能够适用到小微农业和消费。具体的要更多的采用金融科技的手段进行披露,不仅仅是披露这一个环节,跟披露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对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对活动如何进行贴标,最后报送给监管部门向公众披露等等。这些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尝试,尤其在中国第一批绿色金融改革实验区当中的一些地方,尤其是湖州市已经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包括最近开发的湖州关于小微企业的ESG评价体系已经高效地开展了对小微企业的绿色识别。
 
第三是开发一些适用于小微农业和消费方面的绿色金融产品。过去的绿色金融产品大量的是支持绿色基础设施的项目,但是小微有它自身的特点,比如一些小微企业没有项目贷款的要求,但它主要的要求就是流动资金,怎样对流动资金进行绿色的贴标。农业、消费都需要有自己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例如买房子,绿色按揭就是绿色消费贷款,买汽车如果是买电动车也是一种绿色消费贷款。有些地方已经推出了企业和消费者的碳积分,这也是挺好的尝试,碳积分可以作为对普惠的客户进行授信和利率优惠的基础。另外还可以考虑对绿色中小企业提供集合债金融工具。
 
最后是如何提供政策激励,让普惠的绿色性和绿色的普惠性进一步提高。具体是把现有的普惠金融的激励机制,同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整合起来,争取把他们同时用到绿色普惠的经济活动当中,这样就具有了双重优惠,对这些经济活动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具体怎么做,还是要深入研究,但工具都已经有了,比如绿色领域中的担保、贴息、再贷款等等工具。在普惠领域当中也有类似的工具。怎么把这些工具重叠的部分用好,而且把对象识别清楚,这些都是下一阶段要做的重要工作。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从数字化农业保险到绿色乡村振兴——绿色农业保险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经主办方授权发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马骏(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