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位居全国首位。针对林地资源如何更好有效利用,福建监管局近期对中央在闽银行助力福建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汇总如下。
一是创新质押方式,诠释“两山”理论。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创新质押方式,以顺昌县国有林场42.4万亩林地产生的
碳汇收益权作质押担保,为林场日常经营中产生的农药化肥、林木培育等资金需求提供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贷款将于近期投放。国内
碳汇价格与欧美相差较大,该林场近期启动欧洲碳汇项目,目前在挂牌公示阶段,预期林场碳汇收益估值增加,未来将提升林场融资能力。“两山”理论的较好诠释,助力环境保护和项目收益并轨前行。
二是创新融资模式,推动“三变”改革。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借助南平市森林资源的禀赋优势,创新尝试“市带县”的PPP融资模式,实现储备林项目授信额度170亿元,累计投放19亿元。该项目还通过林地租赁、就业增收以及合作造林等方式惠及近400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举措。
三是创新碳汇产品,护航“
碳中和”进程。国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立足于碳汇
方法学研究,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损失换算指数化,创新开发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该产品将于近期在龙岩市落地
试点,为福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保驾护航,提供碳汇损失风险保障2000万元。
福建特有的资源禀赋使其成为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孵化器,对此,福建监管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完善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设计。形成有效市场需有制定碳汇封顶总量的顶层设计,形成
碳市场价格信号,有效价格促使私人投资流入,反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化。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前期可加大激励力度,如提供
绿色信贷、债券的贴息、补助、补贴,设立政策性绿色产业基金等,扶持低碳企业发展,引导高碳企业转型,缓解后期压力。落实“谁污染谁买单,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完善行业标准,在有效市场中加入
碳配额,统筹制定各行业
碳排放量,使用兼并重组的方式抵消微观主体负外部性,并将行政管理办法上升至国家立法层面,形成强制约束力。三是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机构应合理研发、推广金融衍生品,如为微观主体提供
碳期货等创新金融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并做好低碳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在加大支持绿色产业的同时,保持乃至加厚风险“缓冲垫”。四是纵横交互做大
碳市场份额。纵向深入发掘碳汇供给,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开“蓝色碳汇”之源;横向拓宽国际市场,加速与欧美碳汇市场接轨,实现碳汇利益最大化,为国有资本增值和为低收入人群增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