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塑造经济新图景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就是应对未来的风险挑战。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9年,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不能通过牺牲产业竞争力、主动降低经济增速来实现,又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弥合全球2℃温控目标的
碳排放差距,还要统筹考虑碳达峰与碳中和,为达成远期目标做好准备。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成功应对风险挑战就是创造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将深刻影响全球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与生活方式,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铺就绿色发展蓝图。
从供给端看,产业结构加速绿色转型。环境与气候成本内部化后,塑造出新的生产要素,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一方面,绿色产业破茧而出、蓬勃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发展空间;绿色乡村建设将带来林业
碳汇、整村光伏、宜居庭院建设需求。另一方面,能源、钢铁、交通等高碳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风电、光伏等
清洁能源成本快速下降,为低碳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
从需求端看,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随着
低碳生活概念的宣传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前期,我国已开展三批低碳省市
试点,在绿色
低碳生活、消费方式上,探索出一些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电动汽车、
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等消费品,以及绿色出行、绿色旅游、绿色物流等服务,共同形成覆盖老百姓(603883)“衣食住行用”的绿色产品体系。终端消费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搭建起越来越多的绿色消费场景,已深刻改变传统消费模式。
从金融端看,绿色准则融入管理全过程。在传统股东价值以外,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治理体系之中,形成了与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制度规定和战略规划,环境和社会因素成为评判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同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也充满着不确定性。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良好的绿色金融功能,需要捕获、量化和规避各类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并向社会传递风控信息,增强抗风险能力。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