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独木难支”。
北京时间4月1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用三句中国谚语,阐述了全球经济展现逐渐明朗的前景之时,构建更加
绿色、更具气候韧性的经济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紧迫性。
呼吁全球构建绿色经济
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至暗时刻”已经过去。IMF的多项预测显示,未来的前景开始变得更加明朗。
但格奥尔基耶娃提示,在以中美为首的若干经济体强劲增长的同时,其他经济体仍在艰难地试图摆脱危机的阴影。
“如果要实现更可持续和更加包容的经济复苏,必须转危为机,构建更加绿色、更具气候韧性的经济。”
格奥尔基耶娃呼吁尽快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应积极采用碳定价、绿色融资等主要经济政策工具。
碳定价是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减排方法。通过上调整体能源
价格,碳定价能激励家庭和企业转向更绿色的选择,从而提升能效。其还能为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提振绿色投资,刺激创新。
此外,
碳税能带来可观的收入,进而可用于支持受低碳转型影响的家庭,并增加对卫生、教育、下岗职工技能再培训的公共投资。
格奥尔基耶娃指出,中国当前的煤炭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局最终可推广该制度以抑制二氧化
碳排放。中国也通过为能源部门引入全国
碳排放交易制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一系列其他工具,如奖励高效做法、抑制高排放活动的“收费返还”计划,也有助于降低某些部门的二氧化碳排量。一些情况下,还需要在未来颁布更严格的排放和能效法规,并实施更完善的绿色技术政策。
格奥尔基耶娃指出,中国持续推动改革,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正如刚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指出,中国持续推动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转型,同时支持服务业和高科技部门扩张,这将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碳密度,从而降低实现气候目标的难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