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预计将撬动上百万亿元投资并重塑资产价值 金融机构如何应对碳中和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用金融手段推动低碳发展?

文章来源:财新网夏英歌 汪苏2021-03-17 15:58

  中国实现“30,60”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预计需要上百万亿元投资,社会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还将带来资产价值重估。碳中和也成为近期资本市场最热的主题之一。金融机构如何应对碳中和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用金融手段推动低碳发展?
 
  3月12日下午,中国ESG30人论坛两会专场——“碳中和下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财新云会场”方式线上召开。在分论坛上,来自研究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的多位嘉宾,从金融和投资角度,分享了他们对于碳中和的观察。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芳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既需要产业转型,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
 
  她认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项目以及绿色科技的支持力度,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通过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其次,金融机构可以引导企业退出高排放产业,推动棕色项目即高碳行业转型。比如对备受关注的煤电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转型债券等金融工具创新,推动部分煤电项目提前退役,为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金融机构还可以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围绕“30,60”目标对贷款和投资业务综合规划,并开展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工作,对相关项目的碳排放进行测算,了解资产的环境和气候风险敞口,加强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引导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张芳表示,金融机构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的认知有待提升。虽然有很多领先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一些前沿性研究和实践层面的压力测试等,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行,很受制于当地产业结构,并没有认识到气候转型风险,可能会带来未来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声誉风险。
 
  除了认知,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和气候风险管理还面临其他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企业相关信息披露不完备、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对专业分析工具的使用不全面等。此外,张芳建议,在金融监管方面,也应该进一步建立围绕碳因素的约束激励机制。
 
  资本市场又是如何看待碳中和?为何前期化工、煤炭、钢铁、水泥等“高碳”股票表现抢眼?
 
  银华基金总经理助理、研究总监董岚枫表示,目前不论是基金公司还是证券公司,都对碳中和开展了非常积极的研究,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涉及很多传统产业的新概念,应该作为贯穿研究和投资的中长期主线。
 
  对于前期市场表现,他认为,股票要符合和尊重股票市场基本规律,任何板块和个股都不是独立于A股市场运行的。就2021年而言,银华基金投研团队判断,A股市场的主线是业绩增长和估值收敛两个矛盾的耦合。因为今年流动性环境大概率回归常态,市场估值体系也有回归常态的内在需求,这是一个正常过程。
 
  与此同时,今年是国内和全球经济复苏年,和宏观经济正向相关度比较高的行业和公司整体会获得比较好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比如前述化工、钢铁、煤炭等行业里的大部分公司。理论上讲,所有盈利预测上调大于估值收敛幅度的股票,就能够取得正收益。同时,资本市场容易高估一个新趋势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它的长期影响,对于碳中和而言,“我们看好相关产业的长期趋势,而对于今年以来的周期行业表现,我们更多地认为碳中和是今年经济复苏大背景下的‘锦上添花’。”董岚枫说,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新能源板块作为碳中和的明确长期受益的行业,走势和周期板块却大不相同,内在原因实际上是流动性环境回归常态背景下的估值收敛力量占据了上风。
 
  他表示,新技术、新产业从0到1、从1到10的变化,会带来很多长期投资机会。在接下来的3年、5年甚至10年,与碳中和相关的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新技术的催生和发展,可能会成为二级市场投资的重要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长期价值的机构投资者,我们可能更愿意在其他人不是很看好的时候,选择比较合适的价格去买入我们长期看好的标的公司股票,做长期正确的事。”董岚枫表示。2020年,银华基金已经正式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UNPRI),成为签约方。
 
  而2020年疫情影响下,ESG基金表现抢眼,今年一季度市场则在发生变化。对此,诺亚控股创始投资人、执行董事章嘉玉认为,短期内,更多人会去关注短期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动以及碳中和特殊概念下新技术新产业的某些标的,然而值得强调的是,ESG是一个长线话题,投资ESG基金要关注长期趋势,才能真正稳健地获利。
 
  她表示,2020年大量新资金涌入全球ESG基金,净申购额超过500亿美元,为2019年的两倍多,第四季度单季净流入金额更呈现暴增状态,达到205亿美元。全球资金出现对ESG的高度兴趣。根据Morningstar数据,ESG群体中近75%可以打败同期平均指数,其中40%的ESG相关基金可以排在第一阶层。去年的黑天鹅事件、环境气候变迁冲击等,让更多投资者理解到ESG基金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回撤下行的尾部风险。
 
  章嘉玉介绍,目前中国的ESG市场规模也非常可观,市场上已有135只ESG公募型基金,总额1300多亿元,PE和VC前端的投资也在萌芽发展中,2020年相关债券发行量也已破万亿。
 
  “诺亚也做过公募型基金筛选,精选池里面的ESG基金投资组合在去年近一年的收益表现是68.4%,超越沪深300指数的42.64%,近三年的表现是93.3%,也超越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42.59%。相信这些实质数据会让国内投资朋友理解到ESG基金的投资机会。”章嘉玉说。
 
  她还表示,由于国外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环境,外资也对中国ESG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债券和绿色固定收益型产品成了关注焦点。虽然中国ESG市场存在一些基础建设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我们非常乐观且深具信心,相信未来几年,ESG市场一定会迎来更多发展空间,同时为投资人带来回报。”
 
  浦银安盛基金价值投资部总经理杨岳斌认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做出的庄严承诺,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指引,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有八大行业是碳排放比较大的行业,首当其冲便是火电、水泥和钢铁这三大行业。但是他认为,从资本市场投资角度,这三个行业内的公司未必都是负面受损的,恰恰相反,可能某一些龙头会受益于政策补贴和更强的监管政策,比如,只有在环保和减排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才能拿到煤炭指标。
 
  他还援引资深价值投资者橡树资本霍华德先生的理论认为,投资需要具备第二层思维。如果仅仅因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带来的巨大光伏行业增长前景就去投资,这就是霍华德说的第一层思维,后果也许是危险的。不同技术路线变化、不同阶段,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也许是截然不同的,需要从业人员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同时,杨岳斌认为,既要综合考虑一些短期的供求关系、估值因素,但是长期的判断也不能放弃。ESG和价值投资关注长期最根本的因素。碳中和是一个长期美好的方向,但可能短期内并不会一帆风顺。
 
  杨岳斌还表示,要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全社会必须关注“绿色溢价”问题,在相应机制设计上,不仅体现经济成本,还要体现环境保护、碳成本。
 
  作者夏英歌为财新智库实习助理研究员,汪苏为财新智库研究员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