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不仅反映社会需求,也可以改变社会现状。如何通过金融系统实现
低碳经济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仅在去年,500家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有关的基金在市场上发行,许多资产管理经理表示将会迫使他们投资的公司减排并为气候友好项目融资。如果单凭如今富豪们的气候捐赠和机构投资者的气候宣誓,你可能认为金融行业在拯救我们的星球。然而,如我们在本周的报道,
绿色金融存在思路模糊不清、广告性宣传众多、数据质量低等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金融能够发挥重要的担当作用,但需要尽快使用一套更严谨的方法。
绿色金融的缺点之一可以用“实质性” (Materiality)来形容。一些急于收取更多管理费的基金经理夸大了其基金的环境影响,甚至公开说能够影响大公司的投资决定。然而,现实却是非常平淡和乏味的。基金经理对经济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许多排放的决定发生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外。《经济学人》曾经预测,上市公司(不包括国有企业)的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14%- 32%(取决于衡量排放的标准)。全球基金经理无法干预中国国有企业建设煤电厂的决定,或是中东石油公司的石油生产决定。
一些欧洲的银行监管官员希望通过对放款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开展压力测试,并对他们对高排放和气候脆弱项目的投融资活动进行惩罚,来间接地减少排放。但目前的进展显示,(假设
碳排放规则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变化。气候对企业流动性的影响非常微弱,因为往往他们仅有一小部分的资产投资于化石燃料有关项目或对物理风险(如洪水灾害)敏感的气候脆弱项目。特别在贴现10-15年的情况下,对其现值影响非常小。与此同时,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商业筹资活动,能够用于可再生能源和有关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仅是实现2摄氏度目标所需资金的一半左右。
另一个问题是排放量度。理想情况下,一位投资组合的基金经理,或银行管理贷款组合的领导,应该能够测量其总的净
碳足迹,包括供应链公司产品带来的排放,这样不会造成排放的双重计算问题。如此,能够客观地跟踪投资组合碳排放和财务表现。很不幸的是,基于目前仍非常糟糕的企业信息披露水平,金融机构无法实现上述要求。相反,金融机构常通过外部顾问或咨询公司来开展各种动机可疑的ESG评级,使次级信贷分数看起来像真实的。这些不透明的方法欺骗了客户和老板。一些声称是气候友好的指数和投资组合,常常包括排放大户。
最后一个问题是动机不足。假设所有股东能够影响一家企业并能准确地进行排放测量。但即使如此,他们也可能会因为没有很强的金融激励来强制油田关闭,或增加对实验性的
清洁能源和电网的投资。这是因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额外性并没有准确地体现在能源
价格上。绿色投资者声称的气候友好投资决定,但实质上仍无法影响企业的投资决定。
未来应该怎么办?政府需要强制企业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资产管理经理需要扔掉各种花招,设立一致的和可量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广泛使用的
碳税能够释放气候融资的真正力量,让投资者和银行有很强的动力把资本从高排放、高污染行业转移到清洁行业,以及开发工具,并与企业对冲
碳价风险。气候金融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仍有许多提升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