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排放交易体系
中国的全国排放交易体系应该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帮助中国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应对减排挑战。该体系将首先以电力部门为突破口,然后再推广到所有产业部门。
对于高效率、低排放电厂而言,它们无需大幅减排就可达到标准,而且还可以从配额交易中获利,因此碳排放交易体系对它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交易绩效标准”方法根据企业的产出设定排放目标。换句话说,它激励某些企业减少单位发电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方法能够将排放与经济基本面统一起来,因而适用于新冠疫情前后这样的经济冲击和复苏。
然而,中国必须做出谨慎的设计决定,确保排放交易体系能够有力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具体来说,如果中国碳交易体系针对不同的燃料类型、技术等所采用的基准能够做到一视同仁,那么将极大地鼓励低碳行动。基准水平的设定将决定减排量。因此,基准的设计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建模,掌握国家、省和企业各级经济和环境的详细信息。预计早期阶段该体系的大部分碳排放额度会免费进行分配(碳排放额度决定排放权),因此初期对企业的成本影响相对较低。此外,模型应考虑各种经济上可行的燃料替代方案,特别是那些能够反映可再生能源竞争力日益增强的方案。
为了使排放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其潜力,推动电力部门实现低成本减排,就需要有一种明确而有效的碳成本传导机制,让碳
价格反映在电价中。这就需要有高水平的排放权
拍卖,即电力公司要为其排放配额买单,而不是免费获得配额,其结果将是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碳强度越高,其运营成本也会成比例增高。燃煤电厂的碳强度较高,因而其成本增幅也会最大。这样一来,其运营时间就会缩短,新建燃煤电厂投资也会望而却步,从而促使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它们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建立电价的碳成本传导机制虽然可行,但在政治上具有挑战性,因为这通常需要跨政府部门展开工作。考虑到更广泛的电力市场改革计划,这一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应是政府的优先工作领域。
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将推动电力行业进一步减排,因为电力消费者会减少用电,并采取更多节能措施。因此,这一体系对电费的净增影响将小于
碳价格上涨的幅度。如有必要,可考虑为脆弱的电力消费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资助措施。例如,欧盟的一些电力密集型企业因为电价上涨而得到补偿,这样它们就不会把生产转移到气候政策不那么严格的地区(避免所谓的“碳泄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