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姝含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创新持续推进,为
绿色金融合作创造了基础性和前提性条件。”中央财经大学
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各具优势。最新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权产品融资规模约为1.5万亿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广州和香港分别在绿色贷款、
绿色债券领域处在发展前列,深圳在发展绿色基金、绿色保险方面取得成效。2009年至2019年,珠三角九市总计发行141只绿色基金,其中,由深圳市发行或管理的绿色基金有121只,占比超过85%。
加速驶入快车道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金融市场。”王遥表示,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措施和机制,既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提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新股通、基金通、衍生品通等创新性安排的稳步推进,对于扩大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规模、提升整体投融资能力都将发挥作用。
“离岸、在岸人民币资金互通等金融改革与创新,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绿色金融资源自由流动创造了日益便利的基础性条件。”王遥表示,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离岸人民币业务创新提供了契机。内地和香港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合作,促进离岸、在岸人民币资金互通等金融改革与创新。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和澳门金管局日前公布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
试点框架内容,本次跨境理财通业务
试点,是对26条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港澳居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的具体实施方式。这标志着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地进入快车道。
资本翘首 未来可期
随着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位居国际头部,资本对粤港澳大湾区也青睐有加,越来越多的资本在“翘首”进入这个未来可期的市场。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近日表示,绿色金融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发展品质、增强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根据近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汇丰中国合作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显示,依托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自身产业升级和金融产业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
该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位居国际第一方阵,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探索建设高效、有序的绿色金融标准及评估管理体系,将绿色金融实践经验推广到世界,一方面,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大湾区国际金融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实现与国际金融规则的互动和衔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具有天然优势。”王遥从以下三个方面向记者阐述道。
在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程度高、创新型经济基础雄厚、自然生态较国内其他城市优越。从地理位置看,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海洋经济特征,其海港和空港连动通道效应要加强,未来要考虑如何深化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在产业协同方面,广州、深圳两座龙头引擎城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已双双突破2万亿元大关,“1+1+7”创新体系亟待进一步实施深化的产业协同合作,实现成果转化更加便捷,人才交流更加高效,对周边的带动辐射能力不断提高。
在战略意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国家区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对外开放的多重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蓬勃发展,为大湾区内各城市绿色金融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基础和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