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
节能减排、经济转型发展、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驱动下,建筑亟需
绿色化发展。而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当前建筑
绿色化改造在投融资阶段面临银行“惜贷”的困难。
关键词
建筑绿色化改造投融资的研究背景
(一)建筑绿色化发展的必要性
面对逐渐枯竭的资源和恶化的生态环境,中国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重要议题“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然之路。
建筑业是经济产业中的“能耗大户”,占据了大量的能耗和排放。据统计,2016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99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20.6%;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9.6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9.0%。建筑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除了节能减排,也要满足人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建筑绿色化发展参照
绿色建筑标准,在注重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率外,同时注重室内的环境品质,致力于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性,因此建筑绿色化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建筑绿色化发展规划与金融支持
2012年以来中央和国家各部门均已在绿色建筑领域制定了清晰的工作目标和规划。2012年住建部、财政部发文对满足标准的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于财政奖励。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和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文件中均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
要落实上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无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为支持中国的绿色发展,支持绿色建筑等绿色项目融资,2016年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定义为: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
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根据上述文件,可以认为绿色建筑投融资是指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引导,在投资和融资的经济行为中综合考虑建筑的绿色技术与节能效果、资金的潜在收益与风险,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环境要素纳入金融核算和决策之中,在建筑领域的经济行为中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和可持续发展。
银行贷款是企业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的重要融资渠道。2013年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文件中,将绿色建筑纳入绿色信贷统计范畴。2015 年银监会和发改委发布的《能效信贷指引》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建筑绿色化现状与需求
截至目前,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国33个省市开展了能耗动态监测
平台建设,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1.1亿平方米,远超过0.6亿平方米的目标。建筑能耗强度和
碳排放强度下降显著,其中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
碳排放强度于2012年达到峰值,2016年分别比峰值年下降了13.5%和20%。《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 2020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的目标。可见目前建筑绿色化改造市场仍然广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